亚洲成人视屏在线观看,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在线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建筑 > 古建筑動態 > 中國古建筑世家“樣式雷”,樣式雷族譜譜系

          中國古建筑世家“樣式雷”,樣式雷族譜譜系

          來源:  瀏覽 5234

          “樣式雷”是中國古建筑世家,為明清兩代帝王宮殿古建筑的締造者,“樣式雷”建筑世家,祖孫七代(實際應該算是八代)參加“樣式房”做工的多達十六、七人,其中突出的代表人物九人,擔任掌案的有七人,按照族譜他們分別是:

          第一代,“樣式雷”的開創者雷發達,字明所,明代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生于江西省南康府建昌縣雷家莊,即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北山雷家。他14歲拜叔父為師,學習木工手藝。他家祖傳多代木工,祖父、父親都是木匠。雷發達學徒期間,常跟隨師父(叔父)和爺爺、父親一起在南康府(當時府治在星子縣)各地做木工。明末崇禎八年(1635),16歲的雷發達跟隨父親雷振聲、叔父兼師父雷振宙連同爺爺雷玉成一起遷徙到金陵(今南京),投靠親戚。聰明好學的雷發達,在南京繼續從事木工多年,不僅繼承祖傳手藝,而且吸取了別人的精華,練就了一身嫻熟的木工手藝,并且在南京還接觸和熟悉了宮殿建筑的技法要領。清朝初年,朝廷招募宮廷建筑工匠,雷發達憑著出色的手藝,應募赴北京,投身清廷的皇宮建筑?滴醢四辏1669),重修三大殿的工程中,太和殿上梁,皇帝親臨上梁典禮。因為是拆明陵舊楠木梁柱充用,卯榫不合,時辰即到,大梁徐徐上升,緩緩落下,都落不到位,官員們面面相覷,是雷發達懷揣鋼斧竄上梁柱,手起斧落,大梁定位。年輕的康熙皇帝見狀大喜,當面授他為工部營造所長班。這就留下了“上有魯班,下有長班,紫微照命,金殿封官”的故事。這也就為后來一代一代的“樣式雷”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所以說,雷發達是“樣式雷”的開創者,是始祖?滴醵四辏1689),七十歲的雷發達“解役”歸家?滴跞辏1693),雷發達去世,享年七十五歲,歸葬金陵的江寧安德門外西善橋。



          第二代,“樣式雷”的形成者雷金玉,字良生,雷發達的長子,清順治十六年(1659)生于金陵。從小一邊讀書,一邊跟父親學習木工,練就一身好手藝?际谥萃,一直候補于京師,父親解役后,他繼承了營造所長班,后又投充內務府包衣旗?滴踔腥~,政局穩定,經濟繁榮?滴醵,康熙第一次南巡后,流連江南美景,決定在海淀的明代萬歷帝的外祖父武清候李偉的別墅(即被稱作李園)的舊址上,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的皇家園林暢春園。雷金玉被召進園,承領楠木作工程。在暢春園主殿九經三事殿上梁時,表現出眾,康熙帝召見奏對,得到賞識,欽賜內務府總理欽工處掌案(班),賞七品官,食七品俸?滴跛氖四,始建圓明園,雷金玉應召充任圓明園楠木作“樣式房”掌案。從營造所長班到“樣式房”掌案,所以說他是“樣式雷”的形成者。自此之后,才有了“樣式房”,有了“樣式房”就有了掌案,此后,雷家祖孫一代一代連續擔任“樣式房”的掌案。雷金玉早年還和父親雷發達一道參加了玉泉山靜明園增修工程,建香山行宮,規劃清東陵,修建康熙景陵等工程。雷發達去世后,他重建盧溝橋,興建雍和宮,興建承德避暑山莊,建造外八廟的溥仁寺等工程。在故宮內他重修了養心殿,修葺慈寧宮,以及一些北京城的建筑。由于他技藝出眾,功勛卓著,雍正帝給了他特殊的褒獎,命皇子弘歷(后來的乾隆帝)親書“古稀”二字匾額,贈賀他的七十大壽。雍正七年(1729),雷金玉去世,享年71歲,皇廷恩賞盤銀一百兩,奉旨馳驛(即旨令治途驛站照料)將其靈柩運回金陵,歸葬江寧縣安德門外西善橋。



          第三代,“樣式雷”的繼承者雷聲澄,字藻亭,雍正七年(1729)生于北京海淀。他是雷金玉的幼子,是“樣式雷”承前啟后關鍵的一代繼承者。他出生三個月,其父去世,他的四位哥哥隨同雷金玉的前幾位夫人,護送雷金玉的靈柩歸葬金陵,只留下第五房夫人吳氏,第六房夫人張氏帶著幼子留在北京。有膽有識的年輕的張氏夫人,抱著幼小的聲澄到工部哭訴,要求子承父業,并獲準其子成年后乃得嗣業。也就是這位張夫人含辛茹苦,精心培育,加之雷聲澄本人奮發圖強,刻苦努力,成年后終于繼承了“樣式房”的掌案。所以說,張氏太夫人是“樣式雷”世家“承前啟后”的功臣。若沒有張氏太夫人“苦守清潔”撫育幼子成人的“德政”,沒有雷聲澄在無父兄提攜下發奮努力,就沒有后來的“樣式雷”世家的傳承。

          雷聲澄擔任“樣式房”掌案前參與興建和擔任掌案后主持的工程有:重建鐘樓,興建香山靜宜園,開始建造萬壽山清漪園,興建靜心齋,重修天壇,紫光閣正覺寺,普渡寺,修復正陽門等。特別是參與了承德避暑山莊,以及外八廟的普寧寺,安遠廟、普樂寺、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須彌福壽之廟的興建。乾隆五十七年(1792),雷聲澄去世,享年63歲。



          第四代,“樣式雷”輝煌一代的雷氏三兄弟。雷家瑋,字席珍,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卒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雷家璽,字國賢,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卒于道光五年(1825)。雷家瑞,字徵祥,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十年(1830)。兄弟三人生活在乾隆、嘉慶的“工役繁興之世”,為他們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兄弟三人通力合作,形成了強有力的陣勢,創造出了輝煌的業績。其中老二雷家璽是兄弟中的佼佼者,接任了“樣式房”掌案。在故宮內興建太上皇寧壽宮及宮旁的乾隆花園,雷家璽對花園整體進行規劃設計,園中有許多著名的建筑,如古華軒、禊賞亭、旭暉亭、遂初堂、萃賞樓、延趣樓、符望閣、竹香館、倦力齋等,它們分布錯落有致,間以逶迤的山石和曲折回轉的游廊,使建筑物與花木山石交互融合,意境舒適。

          修筑擴建玉泉山靜明園,他們在原有16景的基礎上再添加16景,如清音齋、華滋館、冠峰亭、觀音洞、賞遇樓、寫琴廊、延綠廳、如如室、層明宇、心遠閣等。這些樓、亭、齋、閣、館、廳、寺、軒依山而筑,交融在泉壑、山巖、林木之間,秀麗和諧。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完工。

          繼續建造承德避暑山莊,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完工。山莊分宮殿區和苑景區,苑景區又分湖區,平原區、山蠻景區,其中有以康熙四字題名的36景和乾隆以三字題名的36景。它們集中了我國南北方建筑布局的特點,綜合了我國各地建筑藝術的風格。煙雨樓,金山寺等建筑組群,典雅明潔,構圖別致,一派江南景色;正宮、松鶴齋等建筑組群,則具有北方樸素民居形式;萬樹園又富有蒙古草原風光。山巒區的雄渾山川,優美秀麗的寺、廟、齋、軒則別具一格,使山莊成為我國各地勝跡的縮影。



          乾隆五十五年(1790)承辦乾隆八旬萬壽慶典非常繁麗,轟動京城,譽滿天下。自圓明園至皇宮,沿途景點有亭臺殿閣,西洋樓房,假山石洞,小橋流水,演劇戲臺,寶塔牌樓,萬壽經棚,藥欄花架,精美景藝達數百處。后來又承辦了圓明園東路工程,承建了圓明園的綺春園,同樂園戲樓,含經樓戲臺,長春園如園等。

          兄弟三人還繼續擴建香山靜宜園,直到乾隆五十七年完工,又承建萬壽山清漪園的后續工程,并且在宮內承辦宮中年例燈彩,西廠煙火等。年年新花樣,次次有特色,京官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

          他們設計承建的皇帝陵寢有東陵的裕陵(乾。,西陵的昌陵(嘉慶),而且建造工程有新的突破。陵寢中的券頂是用磚砌筑的,當時合擾這樣的券頂比較困難,尤其是合攏地宮主室,成功地使用金券合攏。



          乾隆六次下江南,他們兄弟主要是老大和老三,分別隨同皇帝南巡,目的是考察南方園林的設計和建筑。

          第五代,“樣式雷”的集成者雷景修,字先文,生于嘉慶八年(1803)。他是雷家璽的第三子,16歲隨父在圓明園“樣式房”學習木工技藝和建筑設計。22歲時其父去世,將掌案交給同事郭九擔任。景修沒有怨言,而是虛心學習,兢兢業業,艱苦奮斗了二十多年后,道光二十九年(1849),46歲的雷景修終于爭回了“樣式房”掌案職位。但是雷景修生不逢時,處于道光、咸豐年間,國勢開始衰敗,無力大興土木。他雖然練就了卓越的才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卻無用武之地。除主持修建西陵的慕陵(道光陵),設計東陵的定陵(咸豐陵)外,其余都是修繕工程,如修復正陽門(前門),修繕故宮院中的殿、宮、閣、館;修繕圓明園中的正大光明殿、九洲清宴殿、文淵閣及其外圍的同樂園;修繕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等。咸豐十年(1860)8月,圓明園、暢春園等園林被英法聯軍燒毀后,“樣式房”工作幾乎停止。雷景修也從海淀移居西直門內觀音寺。但雷景修作為“樣式房”的掌案,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他收集積聚了大量的文檔資料,他把祖上留下的和自己創作的圖紙(包括草圖)、畫樣、燙樣、工程做法,簿冊、折單等文獻,堆滿了三間房子,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貴的國寶級資料。這些圖文史料有著巨大的科學和歷史的研究價值,所以說他是“樣式雷”的集成者。



          雷景修還做了兩件有意義的事情。他這一支雷氏家族是從江西永修遷南京再遷北京,但一直沒有自己的家譜,是雷景修系統纂修了自己的宗譜。二是為“樣式雷”家族修筑了祖墳,并且給雷金玉立了衣冠冢,還立了碑;給傳承“樣式雷”的功臣張太宜人立了功德碑;給雷家璽等歷代為“樣式雷”的形成和發展做出貢獻的祖輩人物都立了碑。還值得一提的是,他把坐落在北京西郊巨山村(又稱聚善村)的祖墳修成船形,船頭對準江西,寓意讓雷氏的靈魂可以乘船到達鄱陽湖,回到江西的老家。這種不忘故土的深深思鄉之情,實在難能可貴。同時,他還是一位理財高手,為家庭為子孫積攢了“數十萬金!崩拙靶拮溆谕挝迥辏1866)享年63歲。

          第六代,雷思起,字永榮,號禹門,生于道光六年(1826),卒于光緒二年(1876)。第七代,雷廷昌,字輔臣,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他們父子齊心,成全了“樣式雷”興旺發達的最高峰。他們父子聞名遐邇,地位顯赫,為“朝官所側目!彼麄兲幱谇迥┫特S、同治、光緒年間,國力衰敗,內憂外患。但是皇帝、皇太后熱衷于園林和陵寢建筑。1860年(咸豐十年),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1873年(同治十二年),為迎接慈禧太后40壽誕,決定重修圓明園,雷思起獻上全盛時期的《圓明園、綺春園、長春園全圖》,慈禧要求雷思起一個月內做出所修宮殿的畫樣和燙樣。雷思起帶領雷廷昌及“樣式房”的工匠,夜以繼日制作出萬春園大宮門,天地一家春,清夏堂、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等全部施工所需的畫樣和燙樣。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親自審查修改,連續五次召見雷思起父子,并封賞雷思起二品頂戴,雷廷昌三品頂戴。擇吉日,頒諭旨,于同治十三年(1874)正月十九日開工。但終因財力困難,群臣反對,同年七月二十九日發出停工的上諭。修園半途而廢,雷思起父子還是留下了數千件畫樣和燙樣。為后人研究圓明園和清代建筑工藝、造園藝術,提供了寶貴資料。圓明園停工了,修建北、中、南三海工程又上馬了,現如今的中南海就是那時的建筑。其主要工程有:漪瀾堂,靜心齋、畫舫齋、勤政殿、春耦齋、遐矚樓、瀛臺、春明樓、蓬萊閣、涵元殿、翔鸞閣、迎薰亭、綺思樓、藻韻樓、補桐樹屋、待月軒、景星殿、慶云殿,祥輝樓、長春書屋、蔭清齋、鏡光亭、鏡清齋、惇敘殿、澄懷堂、慶頤軒、西花廳、菊香書屋等等。

          1885年(光緒十一年),慈禧再次下令修建三海園林,雷廷昌主持繪制了大量的畫樣和燙樣。其修建和擴建工程有:鏡清齋、疊翠樓、抱素書屋、沁泉廊、枕巒亭、豐澤園、海晏堂、紫光閣、儀鶯殿、福昌殿、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慶云堂、日祉齋、含秀軒、清華堂等等。



          1888年(光緒十四年),慈禧又挪用海軍經費,重建被英法聯軍燒毀的清漪園,并改名為頤和園。雷廷昌將萬壽山和昆明湖精心設計成壽山福海,園內各種形式的宮殿園林建筑3000余間,分為勤政、居住、游覽三個區域。主要景物有:佛香閣、德和園、大戲樓、排云殿、仁壽殿、文昌閣、宜蕓館、樂壽堂、諧趣園、景福閣、聽鸝館、清晏舫等等。園林布局巧妙,氣勢宏偉,園中山青水綠、閣聳廊回,錯落有致,金碧輝映,充分體現出自然生態美,統一和諧美,寓意象征美。

          1890年(光緒十六年),雷廷昌主持修建天壇祈年殿。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慈禧又下令修建圓明園的課農軒等工程。

          雷思起、雷廷昌父子另一大突出的業績是修建皇帝、太后陵寢。1851年(咸豐元年)咸豐帝繼位后,就派雷思起與朝臣組織的欽天監堪輿人員,一起去清東陵為他卜選陵寢吉地,并由雷思起主持修建,至1859年(咸豐九年)定陵完工。雷思起亦因建陵有功,以監生欽賞鹽場大使,為五品職銜。1873年(同治十二年),雷思起還奉命到東陵為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在普祥峪,菩陀峪測萬年吉地。爾后由雷思起主持,父子倆共同修建定東陵(座落咸豐定陵之東,故稱定東陵),雷思起因勞瘁而于1876年(光緒二年)去世,享年50歲。



          兩太后的定東陵完工后,雷廷昌又受命在東陵的雙山峪為同治帝擇地修建惠陵。1877年(光緒三年),雷廷昌因惠陵金券合攏和隆恩殿上梁有功,以候選大理寺承列保賞加員外郎銜。1879年(光緒五年),同治帝遺體葬入惠陵,雷廷昌又受命拆除已建好的慈禧陵寢的隆恩殿及東西配殿,因為慈禧不愿與慈安“平起平坐”。本來二墓并立,大小相同,中問只隔一條馬槽溝,但慈禧懿旨全部拆除重建,要修建成明清兩代后陵中最豪華的陵墓。

          1887年(光緒十三年),雷廷昌又受命赴西陵九龍峪為光緒帝確定萬年吉地。1893年(光緒十九年),雷廷昌為光緒的崇陵繪制了《金龍峪金星寶蓋圖》(金龍峪最先為西陵的魏家溝,同治年間改名為九龍峪,至光緒時又改名為金龍峪)。為光緒的崇陵進行了設計工作,但未動工,直到光緒駕崩的第二年(宣統元年1909年)才開始修建,由第八代“樣式雷”傳人雷獻彩兄弟等人完成,至民國四年(1915)才竣工。

          雷廷昌是最后一代"樣式房"掌案。雷廷昌于 1907年去世,清王朝于1911年辛亥革命中滅亡,“樣式房”也就從歷史上消逝了,“樣式雷”也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雷廷昌的長子,雷獻彩生于光緒三年(1877),是“樣式雷”世家的第八代傳人。但他與“掌案”無緣。后來“樣式雷”家族也就漸漸衰敗沒落。到1930年代,已經敗落到無以生計,靠變賣祖傳的圖檔度日的地步。是朱啟鈐老先生等老一輩建筑學家,慧眼識國寶,在當時的文化基金會資助下,收購了這批“樣式雷”圖檔,挽救了國寶的命運。
          樣式雷圖檔
            樣式雷圖檔內容豐富,體系完備,種類繁多,其中既有選址勘測圖、地盤圖、建筑糙樣、建筑準底樣、現做活計圖、已做活計圖,也有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裝修圖,還有做法說貼、隨工日記、旨意檔及司諭檔等等。其時間涵蓋上至乾隆下至宣統;地域覆蓋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西等地。不僅展現了清代建筑工程從設計到施工的全過程,還反映了建筑設計思想的演變,體現了清代建筑施工技術和管理體制。
           樣式雷圖檔中,除了大量的設計圖紙外,還有各式各樣的文字檔案。其中有樣式房遺存的文檔資料和樣式雷隨工日記等。隨工日記幾乎每天都有翔實的記述,多是反映工程進展方面內容。家信多是同治光緒年間,樣式雷在清東陵修建定陵、定東陵和惠陵時所寫的私人信函,從多個側面記錄了兩代樣式雷的真實生活。旨意檔及司諭檔是樣式房保存的帝后諭旨和內務府的指令。略節是以匯報為目的,簡要敘述工程、勘察、測量、清查等事的折單或整理匯總折單的簿冊。
          清朝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清朝建筑工程,在管理上有內外工之分。工部營繕司掌管外工,內務府營造司承辦內工。乾隆年間又在圓明園臨時設有內工部,專門辦理園工設計事務。內務府營造司設有樣房、算房,樣房負責設計圖紙,制作燙樣,算房負責應用工料估算。在設計中,燙樣、圖樣與具體做法說明統以《工程做法》或《內庭工程做法》為依據,三者又互相結合,各有側重,既明確易懂,又可減少差錯。做法說明以文字為主;燙樣立體展示建筑的形象輪廓和區域的群體配置,上面標注建筑的主要尺寸與做法;圖樣則表現平面布局或建筑的立面情況及裝修細部。

          上一篇:明清順天府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下一篇:樣式雷建[定陵]帝王陵墓隨工逐日活計細底

          更多關于 中國古建筑世家“樣式雷”,樣式雷族譜譜系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