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陽北岳廟是一座具有1600年歷史的古建筑群,曲陽北岳廟一直是歷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場所。
北岳廟,漢稱北岳祠,唐稱北岳安天王廟,宋稱北岳安天元圣帝廟,元稱北岳安天大貞元圣帝廟,到明時去掉歷代所加封號,改稱為北岳廟。位于曲陽縣城西側,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間(公元500-508年),清順治十七年以前,曲陽北岳廟一直是歷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的場所。
按廟內現存明嘉靖二十六年刻《北岳廟圖》碑所載,當時北岳廟的占地面積為260.48畝,約合173982平方米,南北長542米,東西寬321米。主要建筑呈“田”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條垂直的中軸線上。其規制由南往北原有建筑依次是:登岳橋、神門、牌坊、朝岳門、御香亭、凌霄門、三山門、飛石殿、德寧之殿、后宅門、望岳亭。德寧之殿往西有西昭福門、西進祿門、直至城西門;往東有東昭福門、東進祿門、大門、牌坊。此外,還存有碑樓、碑亭等數處,散建于中軸線兩側。
北岳廟內保存著從民間征集的古代雕刻200余件,其作品有人物、動物、佛像、經幢等,尤以“西漢石虎”、“北魏石獅”、“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燈”、“唐代大佛”、“石佛笑和尚”、“金代經幢”為最佳。作品造型優美,刀工細膩,線條清晰流暢,充分展示了曲陽雕刻歷史悠久及石雕藝術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風格和特點。是曲陽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北岳廟現存碑、碣200余通,自北魏、北齊、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到民國時期,跨越時間1500余年。碑刻內容大多為歷代重修北岳廟的記載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詩詞歌賦的觀后感。書法有真、草、隸、篆和行書等字體,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
德寧之殿內東西兩壁及北山墻均繪有唐代畫圣吳道子的巨幅彩色壁畫。東西兩側壁畫各高8米,長18米,北山墻壁畫高8米,長27米,壁畫總面積504平方米。壁畫內容為道教題材,描繪天地、五岳、四瀆之神會聚北岳恒山的故事,按順序北壁為《北岳恒山神出巡圖》,東壁為《云行雨施》,西壁為《萬國咸寧》,作者依據當時神話傳說,發揮高超的藝術才能,把天宮、地祗、山川、河流、人物融為一體,活靈活現地展示在人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