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很多胡同,但是被人知道和記住的并不多,很多北京胡同是因為名人故居而出名,隨著北京新城改造很多胡同都騰退拆遷了,很多胡同因為名人故居和古建筑保留下來了,但是也有一部份名人故居的胡同還是避免不了被拆遷。
位于北半截胡同41號的瀏陽會館,因為愛國志士譚嗣同曾在此居住而聞名。種種原因,此處一度變為住了二十多戶人家的“大雜院”,房屋破敗。不過可喜的是,近期包括它在內的15處文物騰退工作已經開始,預計2020年開門迎客。那么,這所名人故居到底經歷過怎樣的變遷呢?
北半截胡同成名于明代,清時始分“南北半截”。如今的北半截胡同幾乎不存在了,在菜市口大街西側,能看見一座“瀏陽會館”的石質標識,標識后邊是一個小高坡,走上去,迎面一間房屋的墻壁上,從四號線菜市口站西南口出來后,一路向南,走上四五百米便能看到位于高臺之上的那所院落,依稀還能看出一些舊式建筑的影子鑲著“譚嗣同故居”的牌子。
按照《北京四合院志》記載,這是一座三進院落,帶南跨院。大門原本位于院落東北隅,是常見的廣亮大門形式,后來被封堵為房間。一進院正房五間,清水脊、合瓦屋面,譚嗣同就住在其中。
該房由譚嗣同自題室名“莽蒼蒼齋”,還寫過一幅門聯,上聯是“家無儋石”,下聯是“氣雄萬夫”。后改上聯為“視爾夢夢,天胡此醉”,改下聯為“于時處處,人亦有言”。后來,譚嗣同于瀏陽會館被捕。他被害后,遺體運回瀏陽會館成殮,并在“莽蒼蒼齋”設立靈堂。
故居的大門開著。走進去,看到的是一座曾住著二十多戶居民的大雜院,難覓昔日瀏陽會館的形態。旁邊一位佝僂著腰的老人說,白天這里可以參觀,住家兒們都挺熱情。
穿過門洞向左一拐,首先看到的是幾間低矮小屋,把前院擠的只剩中間一小塊空地。站在原來的門房前,對面就是一進正房,門柱、梁等還是百年前的舊物。院里老住戶說,譚嗣同就住在這里。北側套間是他的臥室,南套間是書房,中間一間是會客廳。
該一進正房南側,有一條細長到幾乎只能容一人通過的小路,行至盡頭,便是當年這所會館的第二進屋子,所在之處老住戶稱之為“后院”,比前院空間更為狹小,擠滿了低矮磚木平房。幾間屋子的主人都沒在,“鐵將軍”把門。
“譚嗣同故居”原本只是譚嗣同的在京寓所。最初,他的父親譚繼洵在京為官時買下了這所坐西朝東的宅院,當做府邸,后來改為瀏陽會館。譚嗣同出生在不遠處的爛縵胡同,十歲時全家遷往北半截胡同,譚嗣同在這所院子里就學于瀏陽學者歐陽中鵠。
北京北半截胡同
來源: 瀏覽 3762 次
上一篇:北京西單辟才胡同
更多關于 北京北半截胡同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門寺
- 中華第一木樓飛云樓
- 慈壽寺萬歷玲瓏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規模最大..
- 沈陽故宮古建筑
- 玉蟾宮
- 隆興寺
- 沈陽故宮
- 樊川興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樓
- 頤和園琉璃牌樓
- 國子監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樂宮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陰文廟
- 摩訶庵
- 清化寺
- 先農壇(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區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墻子路..
- 承德避暑山莊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晉中市介休源神廟
- 靈壽傅氏透雕古牌樓
- 明清時期古建筑木石結構牌坊..
- 張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時期
- 地跨豫陜鄂的古鎮荊紫關鎮
- 懸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瓏寶塔慈壽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稱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國石牌坊之鄉
- 廣東潮州古建筑己略黃公祠
-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佛教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