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老胡同位于北京市東城區,秦老胡同有很多知名的四合院,在原14號和17號間還有兩座院落,即老門牌號15、16號,是曾任民國代理大總統的北洋軍閥首領馮國璋參謀長的張聯芬的宅邸。秦老胡同19號(老門牌號為13、14號)為北京典型的并列四合院,地跨兩條胡同之間,兩座并列相通的縱深五進的大四合院,是增崇為兩個兒子建造的。秦老胡同老門牌資料,秦老胡同31、33、35、37、39號在早年對應的門牌號依次為18、甲18、乙18、丙18、丁18號,“以前是個大院子!
秦老胡同索家花園位于秦老胡同35號,東鄰交道口南大街,西近南鑼鼓巷,南依北兵馬司胡同,北靠前圓恩寺胡同。原為清晚期內務府總管大臣查哈拉索柱家宅子的花園部分,俗稱索家花園。查家原在秦老胡同中部有一所房子,后屢加添建,漸漸從中部擴展到秦老胡同西口路北的宅院全歸查家所有。查氏后代是曾崇。因曾崇的兒媳為清末代皇后郭布羅婉容之姨,故民間流傳這所房子是“皇后的姥姥家”的說法。35號院原來只是查家的花園,名曰“綺園”,至今園內假山上仍有“綺園”二字的刻石。園內除假山、水池、橋、亭等建筑外,還有一方江南園林中建筑——船形敞軒,這敞軒底部似一大船,船體上為木結構敞軒,造型獨異,使花園不同流俗。后曾家將房屋分割出售。35號院出售后,買主將花園內建筑全部拆除,重蓋房屋,只留下大門內東隅一組假山。故該院庭院寬敞,不似一般四合院緊湊。改建后為四進院落,大門一間,倒座房九間,東側為假山。過廳五間,第二進院正房五間,前出廊,后帶抱廈,為兩卷勾連搭建筑,左帶兩間耳房。東、西廂房各五間,前面均有走廊。正房東有穿堂門可通后院,后院內后罩房九間,前帶走廊。全院長約70米,寬30米,總面積2000余平方米。園內主要建筑均為硬山和瓦清水脊頂。索家何時定居秦老胡同,已不可考。不過,索家在秦老胡同的宅邸形成一定規模,是在明善時期。索家的宅邸是從秦老胡同西部開始興建的。那時秦老胡同西口路北,由連續幾座院落組成的一個大宅院,包括現在的39、37、35、33、31、29和27號均為明善所有,當時只從一個大門出入,即現31號(老門牌號18號)。該門對面的長大影壁至今仍保存完好。這座大宅院除東端的29號、27號院(老門牌號17號)外,其余進深都是地跨兩條胡同之間。由于是不同年代陸續購進改建或新建,布局欠缺系統和完整。崇彝對此評論道:“庭宇多而不成局勢,蓋積漸而成者,屋約數百間!。除路北的宅院之外,索家在秦老胡同路南中西部,還有很大一片土地和房屋用作馬廄、車房、花圃和相關人員居住。其位置在現20號至28號之間。這種情況從19世紀60年代一直維持到上世紀初。
現秦老胡同28、30、32、34、36、38號的6座一進小四合院和現秦老胡同19號(老門牌號為13、14號)兩座規模宏大的五進四合院就是在這段時間建造的。秦老胡同19號是增崇為兩個兒子建造的,地跨兩條胡同之間,兩座并列相通的縱深五進的大四合院。兩座院落布局基本相同,西院(14號)為長子居住,臨街面寬為9間。東院(13號)是次子居住,臨街面寬為7間。這兩座宅院因建設較晚,又吸取了之前北京四合院建筑,特別是原有西邊幾座四合院的優點,故很多介紹四合院建筑的書籍、文章都稱這兩座并列式四合院當屬北京四合院的經典之作。西院比東院早幾年建成。在東院建造過程中,恰逢北平當局為改善市內交通狀況,拆除幾座城門的甕城和部分城墻。增崇便購買了部分城磚用在自家的建筑中,F在從前圓恩寺胡同中部,可以看到,19號東院(原13號)后罩房臨街的后墻,就是用城磚磨磚對縫砌筑的。在北京用城磚砌筑一般住宅的房屋,如果說不是絕無僅有的,那也是極為罕見的了。這時索家的宅院在秦老胡同路北從西口到中部已占了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