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视屏在线观看,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在线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建筑 > 古建筑動態 > 中國古代縣級行政管理活標本河南南陽內鄉縣衙

          中國古代縣級行政管理活標本河南南陽內鄉縣衙

          來源:  瀏覽 1704

          內鄉縣衙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是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縣級行政管理的一個活標本。今天,人們能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按照封建社會縣級衙署規制建造且保存完整的建筑遺存,內鄉縣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鄉縣衙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縣衙路東段88號。內鄉縣縣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歷經元、明、清及中華民國,距今已有700年的歷史,占地47000多平方米,有院落18進,房舍260余 間。建筑自南向北主要有照壁、宣化坊、大門、儀門、吏、戶、禮、兵、刑、工六房,大堂、門房、屏門、二堂及兩廂、刑錢夫子院、穿廊、三堂及兩廂、東西花 廳、東西庫房院和后花園,東輔線有寅賓館、衙神廟、土地祠、衙役三班院、典史衙、縣丞衙,西輔線有膳館、監獄、吏舍、主簿衙等。整個建筑群嚴格按照清代官 衙規制而建,建筑布局與《明史》、《青會典》所載建筑規制完全相符。體現了古代地方衙署坐北面南、左文右武、前衙后邸、監獄居南的傳統禮制思想,是封建社 會遺留下來的絕無僅有的歷史標本。
          內鄉縣衙珍存的清代圣旨
          在縣衙的戶房展室里,陳展著一道清代咸豐年間的圣旨。這份圣旨為絹質,長260厘米,寬35厘米,有漢文和滿文兩部分組成,字體分紅、藍、黑三種顏色,上面還蓋有皇帝的玉璽。圣旨開端是兩條上下翻飛的白龍,相擁著奉天誥命四個篆體字,整幅圣旨上錯落有致地布滿祥云。
              這份圣旨的主要內容是: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十月二十八日,皇帝封贈戶部郎中齊聞韶的曾祖父母為中儀大夫和淑人的誥命。
              我們看到正文中間寫著“茲以爾曾孫克襄王事,贈爾為中儀大夫,錫之誥命”,意思是說:因為你的曾孫齊聞韶,為皇帝辦事有功,特封你為中儀大夫,即從三品, 同樣齊聞韶的曾祖母封為淑人,也是從三品。這就是封贈制度。在過去,封建王朝為了推恩于官員,把官爵授予本人妻室及父母。父母在世者稱為封,父母去世者稱 為贈,一般統稱“封贈”,也就是古人常說的“光宗耀祖”。封贈制度起源于晉代,完備于唐,最初一般僅及于父母,到清代時,可追贈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三 代,連同妻子共四代。也有本人不受封,而將榮譽轉贈他人的,稱為  贈。我們看到這里寫的就是 贈,也就是說,齊聞韶為表示孝道,把皇上本來封給自己的榮譽轉贈給了自己的曾祖父母。其實這種封贈制度也體現了封建社會“母以 子貴,妻以夫榮”的禮制觀念,也是對“男尊女卑”、婦女“三從四德”的一種補償。
            古代皇帝的圣旨一般都是以“奉天承運,皇帝詔 曰”開頭,以“欽此”結束。其中,“奉天承運”即表示皇帝的權力來自于上天的神授,也表示此份圣旨是奉天意而作,不得違背!皻J此”是說皇帝的大印蓋在此 處,從而表示一個結語。而我們看到這道圣旨寫的是“皇帝制曰”。其實,制和詔都是皇帝詔令的一種,但是制書要比詔書級別高,說明我們這道圣旨還是非常珍貴 的。
              而中間這一部分就是皇帝所下的旨意。清代圣旨上多以滿、漢兩種文字書寫,我們看到漢文是從右往左寫,滿文則從左往右寫,最后合于中縫,稱之為“滿漢合璧”,就連中間蓋的印章也是滿、漢兩種文字組成。
              滿文和漢文所寫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因此,在電視劇中所看到的雍正為了爭奪帝位,把圣旨中的“傳位十四阿哥”改為“傳位于四阿哥”,很明顯是杜撰的,即使漢 文可以修改,滿文也不可能修改。而且圣旨的書寫要求也很嚴格。首先,圣旨有嚴格的書寫格式,全部都是豎著寫的,其中第一行還要頂格寫,以示皇帝至高無上的 尊貴。其次,圣旨上的字體要求非常美觀,必須由翰林院中字體最好的人書寫,漢文部分為端莊的小楷,圓潤飄逸,具有極大的藝術觀賞價值。
              這道圣旨于我們印象中明黃的圣旨不同,它是由深褐、淺黃、牙白等五種顏色的布塊組成。據《清會典》記載,清朝圣旨根據對象的職位不同而分為七色、五色、三 色和單色四種。六品以下的官員為單色,一般為白緞,五品以上的為多色絹,而齊聞韶是正三品官員,因此這道圣旨是五色絹。我們可以看到每個顏色的布都連接得 天衣無縫,又絕不互滲,單憑顏色,圣旨就具有防偽效果。而且圣旨還有另一個防偽絕招。圣旨的絹布上印滿了祥云圖案,以及前面這兩條提花織就的白龍,就像今 天的防偽水印一樣,并且所有圣旨開頭的第一個字,都必須印在右上角的第一朵祥云上?磥,當年的皇帝也怕別人假傳圣旨!
              據專家考證,這道圣旨所反映的內容極為豐富,既揭示了當時封建皇權制度和官吏制度,還反映了紡織、防偽、書法和彩印技術。如今,這道咸豐年間的圣旨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但整軸圣旨并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喪失光彩,它色彩艷麗,字跡清晰,歷經滄桑卻依然光彩奪目。

          內鄉縣衙的楹聯
          內鄉縣衙還有鐫刻于各房、門、廳等處眾多的楹聯。這些楹聯多是封建官吏題聯明志、告誡部屬、戒約自勉之作,其內容豐富、針對性強,體現了有遠見卓識封建官吏的抱負、政愿、治安、修身等重要為政思想,至今還閃爍著它的思想光芒。
          如三堂匾聯: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據考證這是清康熙年間知縣高以永在內鄉任職時所撰寫 的對聯。此聯一反平仄常規,以官立意,由官及民,闡述了官與民的辨證關系,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思想。意思是說, 得到一任的官職,并不值的欣喜若狂,自視高貴,引以為榮。為了給百姓做主,即使得罪了上司,丟掉了烏紗帽,也算不上什么恥辱的事。不要說當個地方官左右不了大局,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的好壞,百姓是否安居樂業,全靠地方“父母官”。為官者吃的、穿的、用的全是老百姓給的,老百姓是官員們的衣食父母,我們當官的千萬不能依仗權勢而欺壓百姓,重要的倒是要牢牢記住,自己也是百姓中的一員啊。
          此聯樸實無華,感人肺腑,上聯的核心是要正確對待自己,淡化“官本位”,以勤政為己任, 造福一方;下聯的核心是正確對待百姓,尊崇“民為貴”以百姓為天,愛民如身。這種自覺與百姓一等,時時想到為老百姓謀利益的民本思想,在舊時亦是難能可貴的。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容基高度評價了三堂對聯中闡述的官與民的辨證關系、地方官與一地治理的辨證關系。政治局委員李鐵映揮筆書錄三堂楹聯以為縣衙留念。
          大堂匾聯: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
          這副對聯是清代御史魏向桓所書。意思是說,百姓為天,欺壓百姓就如同欺負了上蒼,千萬不能做傷天害理的事情。辜負了老百姓就是辜負了國家,怎么能忍心這樣做呢?
          此聯言簡意賅、意蘊深邃,充分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為人立身處世之道,表達了他“以民為本”的思想和正直善良的品格。作者運用哲學的觀點、“復字”的藝術技巧把“欺人如欺天”與“負民與負國”的哲理闡述地清楚明白,把“毋自欺也”與“何忍負之”的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既給人以警示、忠告,又作為自勉的準則,是一則用民本思想立為政的座右銘。
          縣丞衙聯:
               寬一分,民多受一分賜;
               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錢。
              此聯簡明扼要,體現了為官者力求減輕群眾負擔,恩澤惠民的思想,并把向百姓索取、受賄提高到將使權利失重的高度上來認識。
          二、省身克己的修身意識
          在儒家經典和封建政治倫理典籍中,都非常重視對官吏的修身教育和管理!础凑撜Z〉〉中把“吾日三省吾身”當作反省和克服各種不正確思想的辦法;孟子強調用“內省”的方法培養“至大而至剛”塞于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歐陽修用“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來說明重視人格修養,形成向內探求自省的人格精神,強調道德實踐中主體的能動性和自覺性。嚴于律己,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講的是“仁、義、禮、智、信”,修的是“溫、良、恭、儉、讓”。以德為本,重視道德的作用,把道德作為個人立身處世及安邦治國的根本,講究修齊治平,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作為要求官吏遵守的從政品德,縣衙楹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官吏的政治道德和修身養性做出了約束和導向。
          如刑、錢夫子院聯:
             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
             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
          這幅對聯為清嘉慶年間桂林知府趙慎畛所撰。他從政40年,廉潔自律、愛民若子,對貪官污吏深惡痛絕,為世人所稱贊。此聯闡明了他為官從政的原則,勉勵自己和同僚不要夸夸其談,要說空話,多辦實事,時時反省自己,做到克己奉公,以實際行動體現自己對國之忠,民之愛。當官的辦事要以大局為重,考慮問題,要想到人民的需要和國家的利益。此聯可以說是道出了“為政”、“當官”的核心問題,很值得某些崇尚“為政只在會多,當官務持小家”的執政者反省、學習。
          主簿衙正廳聯:
              捫心自慚興利少,
              極目只覺曠官多。
          此聯是清代潘先珍任四川蓬溪縣令時所撰。意思是說作者捫心自問,自慚為興利太少;眼看衙門,知覺官多吏多,人浮于事、辦事效率低下。作為那個時代的基層領導干部,能這樣嚴于律己,反省自己,實屬難得。
          縣丞衙正廳聯:
              立定腳跟樹起背,
              展開眼界放平心。
          縣丞是知縣的輔佐官吏,往往不能大膽辦事。針對這種情況,要求縣丞要挺起腰桿,大膽工作,目光要遠大,擺正自己的位置,平心靜氣地做好工作。在充滿阿諛奉承和拍馬溜須的封建社會官場上,這種剛直不阿的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三、依律刑罰的法制理念
          眾所周知,中國在歷史上是一個典型的君主專政的、皇權至上的國家,皇帝被奉為“真命天子”,言出法隨,口含天憲。但歷代還是有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及一些明智的執政者大膽提出了“法與權大、法治重于禮治與人治”的法律至上思想,要求為官者必須尊重法律,嚴于執法。雖然在封建社會里,這種封建執政者的法治思想不可能實現,但“執法如山”、“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法制思想是他們所信奉和追求的。在這方面縣衙楹聯有突出的體現。
          刑房聯:
             按律量刑昭天理;
             依法治罪摒私情。
          在“朕即國家”的封建社會,帝王的話就是法律,刑房作為偵察、訴訟的工作部門,能撰寫或援用這樣的楹聯,是難能可貴的,反映了封建時代依法辦事的進步法律觀。在封建社會里也確有像包公那樣剛正不阿的清官,但徇私枉法、官官相護,在“明鏡高懸”的大匾之下,男盜女娼、巧取豪奪、草菅人命,甚至傷天害理,魚肉百姓的事比比皆是!靶滩簧洗蠓,理不下庶民”、“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就是對封建社會官場的真實寫照。執法嚴明,不過是人們的一種良好愿望。
          二堂聯:
             法行無親令行無故;
             賞疑唯重罰疑唯輕。
          此聯中的“親、故、重、輕”四個字,可以說是此聯中的核心,它真實地反映了為政當官者的執法思想。在封建社會有“八議”之規,即凡是親、故、賢、能、功、貴、勤、賓等八個方面的人犯罪,可酌情減罪、贖罪或以官當罪。此聯法行不避親故,當時根本無法完全做到。但能以此戒勉實屬難得。至于賞罰,韓非子“法不阿貴”、“賞善不遺匹夫”的學說。此聯的“賞疑唯重罰疑唯輕”的思想,比韓非子學說要進一步,離現代“無罪推定”的“疑罪從無”只有一步之遙。
          如監獄聯:
             爾違條犯律罪有應得;
             吾發奸 伏歧途指返。
          此聯道出了監獄懲罰和制服犯罪的功能。
          典史衙對聯;
              法規有度天心順,
              官吏無私民意安。
              典史衙又名巡捕衙,是掌管治安刑獄。此聯道出了典史衙中未入流的吏員的行為規范和應有的政治操守。
          四、清政廉潔的為政操守
          公正清廉,這是古往今來為政者最主要的操守,中國歷代的圣人賢哲把思想教化放在反腐敗的第一位。早在《尚書》中就提出“任官惟賢才,官不必備,惟其人”。清朝無極縣令郭允禮曾言: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嚴,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所以自古以來歷代王朝就十分重視民眾和官員進行清廉教育,向民眾和官員灌輸“仁、義、禮、智、勤、儉、節、廉”等倫理道德觀念。
          如典史衙正廳聯:
               報國當存清政志;
               為民可效廉明臣。
          此聯是說為官者只有公政執法、兩袖清風,才能得到民眾的擁護;報效國家就應當樹立為官清政的志氣,為老百姓辦事,就應當學習那些廉潔奉公的賢臣。
          吏房聯:
             選官擢吏賢而舉;
             考政核績廉以衡。
          此聯是說舉薦和選拔官吏時,要重在德才兼備之人,考核政績要以是否勤政廉潔作為衡量的標準。
          東帳房正廳聯:
             廉不言貧,勤不言苦;
             尊其所聞,行其所知。
          意思是說,真正廉潔的人,不會講自己如何清貧;真正勤政的人,不會抱怨自己如何辛苦;重視傾聽到的民間傳聞,努力實踐自己認識到的理論,實現自己的抱負。
          菊潭千載經風雨,官衙幾度解滄桑。內鄉縣衙作為封建地方政權的實物標本,見證了幾千年的時世巨變。這些為政箴言,處處都在告誡僚屬勤政愛民、求真務實、廉潔奉公、公正執法、省身克己,同時也折射出封建社會的為官、為政之道,見證出舊中國官場官吏所奉行的為官準則。在封建社會里,雖然縣衙楹聯所滲透的施政理念,官吏根本做不到或不能做到,但作為傳統的文化遺產,對今天的官員如何從政不乏有益的啟迪和借鑒。

          上一篇:西安古城-大唐故都長安

          下一篇:北京的胡同:劉蘭塑胡同

          更多關于 中國古代縣級行政管理活標本河南南陽內鄉縣衙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