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古宅數種保護模式
1.平江路中張家巷沈宅:2003年由市房管部門維修后低價轉讓到文化部門,建成蘇州市評彈博物館,與全晉會館建成的昆曲博物館毗鄰,成為蘇州戲曲一條街的核心。
2.道前街西美巷31號況鐘祠:由滄浪區修復后建成社區文化中心,將保護與蘇州市社會活動中心網格化建設規劃相結合,每天有不少市民聚集院內學畫、聽戲、下棋。
3.道前街170號按察使衙:原為多家政府機關使用,市人事局投資500萬元加以維修,獲得使用權,擬建成人才培訓中心。
4.葑湄草堂等:產權轉讓或租賃。
古宅保護政策推進腳步
2002年10月,公布《蘇州保護古建筑條例》,為尚未列入文物范圍的控保建筑允許買賣開了先聲,引來多方關注;
2003年4月,《蘇州市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辦法》發布,確立全面保護蘇州古城風貌原則;
2003年年底,出臺了《蘇州市古建筑搶修保護實施細則》和《蘇州市城市紫線管理辦法(試行)》,前者作為《蘇州保護古建筑條例》的重要配套措施,其中涉及了社會力量參與保護的優惠政策,而紫線則是指各類已登記的文化遺存控制線;
2004年8月,《蘇州市區古建筑搶修貸款貼息和獎勵辦法》實施;
2005年2月,《蘇州市市區依靠社會力量搶修保護直管公房古民居實施意見》發布。意見明確:允許和鼓勵國內外組織和個人購買或租用直管公房古民居,實行產權多元化、搶修保護社會化、運作市場化。這份《意見》,正是葑湄草堂得以上市的政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