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煮小腸陳南橫街老店因市政道路擴建,于2010年12月28日拆遷,鹵煮小腸陳故暫停營業,F新址位于原老店西側,南橫東街194號。
南橫街作為宣武區罕見的遼代的千年古街,歷史悠久。在遼代已經是商鋪云集,人口稠密,據考證,如同今天的王府井一樣熱鬧,是老北京京城少有的6-8米寬的胡同,可想象當時的繁榮情況。從虎坊路至棗林前街南口大約三公里的街面上,充斥著古色古香,青磚灰瓦,門墩石雕、磚刻影壁。其中不少為北京四合院中少見的經典之作,名人故居更是不勝枚舉。珠朝街(中山會館)、米市胡同(康有為故居)(便宜坊烤鴨店)、后兵馬街(張君秋故居)、儒福里過街樓、宣城會館、粵東新館、安徽涇縣會館(當年創辦的《每周評論》的地方)、徐州會館、寧鄉會館、英霍會館、重慶會館、江陰會館、潢光會館、中州會館、徑縣會館、清代的國賓館——書同館、迎新街、北大吉巷(李萬春故居、白云鵬故居、劉連榮住宅)、南大吉巷(李福壽筆店作坊)、賈家胡同(林則徐故居)、粉房琉璃街(梁啟超故居)、潘家胡同(三原會館)、和平巷、保安寺街(高慶奎故居、吳佩孚宅。、平坦胡同(奚嘯伯故居)、包頭章胡同、方盛園胡同、果子巷等街巷胡同,還有李鴻藻故居、譚嗣同故居、朱彝尊故居、曾國藩故居、,尚小云故居、林白水故居、張君秋故居、茍慧生故居,街東口有清乾隆十八年建的江南城隍廟、天齊廟、三官廟。還有顯示其歷史標志建筑物的圣安寺。拆毀了清乾隆十八年重建的江南城隍廟、天齊廟、三官廟(宣武區有名的”三廟”)從2006年開始,南橫街一帶就傳出了拆遷的消息,這些都隨著南橫街的拆除即將或已經不復存在了。南橫街北側的大吉片逐漸多了廢墟少了老鄰居,米市胡同南段最先拆完,新的大樓“中信城”如今已是高層小區。而路南側除了珠朝街中山會館一帶,拆遷速度一直相對較慢。
隨后路南側建起了一排圍擋,由于此時南橫街已經拓寬,許多過路人并不知道圍擋后的小腸陳仍在營業。小腸陳的生意,也從拆遷消息剛傳出時候的飯點排長隊,變成了每天區區數十人。到了2010年,南橫街南側的許多小店也已陸續搬走,但小腸陳一直堅守著“陣地”。
公私合營以前,南橫街上并沒有小腸陳的老店。但是,住在這一片的人都知道,南橫街東北邊住著一家姓陳的,人們都稱呼他們“小腸陳”!拔矣浀檬巧鲜兰o50年代末,在南橫街東口路北有個高臺階的燕新飯館,我父親帶著我在那吃過,那個時候就有個老爺子,掌著大鍋切火燒。那個時候去吃飯館的人很少,家里也是忙不過來時才去吃飯館,味道是享受的,價錢還是平民的!
1989年,小腸陳的第三代傳人陳玉田自己的店終于在南橫街路南、迎新街南口開了起來!澳菚r候我兒子都十多歲了,我帶他來吃,他也愛吃得很。后來他在旁邊的中學念書,讓他中午回家吃飯,他說愿意在學校入伙。后來我在小腸陳的飯館里碰上了他,這小子,拿著每天給他的飯錢,和一幫同學每天來吃小腸陳!比缃,張老爺子的孫子已經3歲!皝磉^了,搬走之前來了兩回。聽說他們將來還回來開飯莊,可是我估計,在將來的新店面里吃鹵煮,小孫子找不到他爸爸、他爺爺小時候吃鹵煮的感覺!
宣武區南橫街拆遷前的鹵煮小腸陳
1989年鹵煮小腸陳開業,是從一家人手中租來了老店的二層小樓,最外面的房間作為操作間——這也是幾乎所有鹵煮店的特色——里面的一間約20平方米擺了幾張桌子,最里面還有一個小操作間。
據一位老人介紹,1993年前后,小腸陳家人決定買下南橫街的店面房。其實,陳家此前一年已經和房東家商議,但房東的報價是11萬元,高于陳家人的心理價位。而一年后,小店報價變成了13萬,陳家仍然買下了店面。此次南橫街拓寬改造,此時的拆遷補償已高于13萬不知多少倍。
陳玉田老爺子已于1999年過世,長孫已在東側路旁的小腸陳撐了多年門面,次子在馬連道附近經營一家小腸陳的小餐館,二女兒也擁有了草橋店、方莊店等多家小腸陳飯莊——如今的小腸陳早已譽滿京華。
而小腸陳餐飲有限公司辦公室的員工稱,此次南橫街老店拆遷后,小腸陳還將遷回南橫街,遷回的地址在原址周邊,且仍會在擴寬的南橫街路邊,遷回的新店將是一家店面約有百平方米的“小腸陳飯莊”,除了傳統的鹵煮火燒,還經營炒菜等項目。
鹵煮小腸2014年12月28日,“京城鹵煮第一家”南橫街小腸陳重張開業了。小腸陳南橫街老店因市政道路擴建,于2010年12月28日拆遷,故暫停營業,F新址位于原老店西側,南橫東街194號。
鹵煮小腸起源于清乾隆年間,二百余年歷史,鹵煮小腸是由清朝宮廷御膳"蘇造肉"演變而來。小腸陳祖傳四代制作鹵煮小腸。百年老號小腸陳是“北京市著名商標”、“中華老字號”、“中國特色風味餐廳”,中華老字號小腸陳,榮獲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