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字罐有雙喜喜字罐和單喜字罐,主要流行于清代中晚期,官窯以燒造顏色釉色喜字瓷器為主,民窯以燒造青花喜字罐為主,樣子收藏介紹一下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大家一起探討瓷器收藏和鑒賞。
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主要流行于清代中晚期的嘉慶、道光、同治時期,一直到民國都有燒造這種青花喜字罐,以纏枝蓮雙喜字紋飾居多。但是器形不同時期還是有差別的。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一般都是帶蓋的,而且是成雙成對出現的。雙喜紋是中國傳統紋飾之一,屬于文字紋的一種,通常將“喜”字加以圖案化,施用于瓷器、家具、木雕等器物之上。具有雙喜臨門、喜上加喜的美好寓意。
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為什么大量出現
“喜喜”是由喜字臆造而來,是宋代宰相王安石發明創造的,到了清代民間非常流行這種雙喜喜字和單喜字青花瓷器罐。
1.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大量出現主要是用來作為嫁妝瓶的,因為在清代民間出嫁女兒都要有嫁妝,而青花喜字罐寓意美好,符合婚嫁陪嫁,所以民間大量燒造青花喜字罐。
2.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非常實用,作為陳設器物可以,而且還能存放茶葉、針線、雜物都可以。
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如何鑒別年代
1.早期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都是豐肩、口沿壁比較高,多為澀胎,到了清代晚期民國時期瓷器罐變成溜肩的,從青花罐到腹部坡度比較大,看著曲線變化非常明顯。
2.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早期青花胎質致密細膩,胎質發白。到清代晚期民國時期瓷器罐胎質雜質多,釉面白中泛青。
3.早期清代民窯青花喜字罐器形相對比較高比較細長,到清代晚期民國時期青花喜字罐器形變矮胖圓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