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五彩瓷器是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在成化斗彩的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彩相結合,青花五彩濃艷熱烈,填筆簡樸自然,通常畫面多用紅、綠二彩為主,其它彩釉多為點綴,曾盛極一時。
明嘉靖青花五彩瓷器特點
1.嘉靖青花五彩瓷器突出了黃上紅,以礬紅嬌黃彩料搭配燒造的釉色,能凸顯出帝王用瓷的尊貴,而且形成了明代嘉靖青花五彩瓷器特有的特點。
明嘉靖景德鎮窯五彩魚藻紋罐
明嘉靖景德鎮窯五彩魚藻紋罐高33.9cm 口徑19.6cm 底徑25.3cm 腹徑40.4cm。明嘉靖景德鎮窯五彩魚藻紋罐肩部繪一周蓮瓣紋,腹下部繪一周蕉葉紋,腹部以黃彩、綠彩、藍彩及紅彩描繪荷花、水藻和游魚等圖案,疏密有致。魚身紅潤鮮艷,戲水草之中,怡然自得,栩栩如生,盎然成趣。金魚飾彩于黃彩之上復加紅彩,形成橙色,俗稱“黃上加紅”。器底書“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書款。
嘉靖《黃上紅》瓷器也稱《紅地黃彩》瓷,是在素瓷上以整體黃釉為底色,在勾勒出的紋飾外,罩以礬紅。黃釉在下礬紅在上。整器以大面積的礬紅為地色,突顯出尊貴的黃彩紋飾,從成器表面看就形成了紅地黃彩的紋飾。以此種色彩組合的瓷器就俗稱“黃上紅”。因為在古代封建帝王時代,代表帝王色彩的黃釉只能屬于宮廷皇族使用,因此“黃上紅”系列的彩瓷是明代宮廷造辦處專為帝王燒制的御用瓷。
明代嘉靖青花五彩瓷器大量使用了鐵為著色劑的礬紅與嬌黃。礬紅是以三氧化二鐵濁體著色,在氧化焰燒制氣氛中而獲得的低溫紅彩。其生成是以硫鐵礦衍生氧化物青礬為原料,經煅燒、碾磨,漂洗而制成的生礬,故稱礬紅。
明代的嬌黃釉則是由含鐵成分較高的天然磁石的衍生物赭石,也是經高溫緞燒提煉。并由氧化焰氣氛燒成,兩者提煉的精度越高,在瓷器上的發色就越純。嘉靖皇帝時期,礬紅與嬌黃的提煉技術,在景德鎮瓷業中已相當成熟。
2.明代嘉靖青花五彩瓷器以色彩艷麗斑斕、紋飾時代特征突出而著稱于世。五彩紋飾多以青色為底,再加紅、黃、藍、綠、紫五色,根據圖紋需要,雖然叫五彩但是五色俱不全,主要以黃紅為主。
3.明代嘉靖青花五彩瓷器胎體較為厚重,大器物不周正。
4.明代嘉靖青花五彩瓷器釉面比較粗糙,感覺不是官窯瓷器似的,有損官窯瓷器的名聲。
5.明代嘉靖青花五彩瓷器青花主要是回青料。
五彩云鶴紋罐
五彩云鶴紋罐,高19.3厘米,口徑13.2厘米,足徑11厘米。罐直口,短頸,豐肩,瘦底,圈足。其通體以青花加紅、黃、綠彩裝飾,頸部繪如意頭紋6組,肩部繪變形蓮瓣紋一周,罐身繪云鶴穿花及八寶紋,近足處繪變形蕉葉紋一周,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嘉靖年制”雙行六字款。五彩云鶴紋罐色彩濃艷,畫跡工整,是典型的官窯作品。主題紋飾以云鶴為主,充滿神秘的道教色彩,反映出當時皇宮中崇尚道教之風。
嘉靖五彩多用孔雀藍及橘紅色,所謂的橘紅色,是在黃彩上涂紅彩俗稱黃上紅,只有嘉靖朝有這種顏色。6.明代嘉靖青花五彩瓷器修胎不很規整,立器有接痕,圓器塌底,圈足內收。
五彩天馬紋蓋罐
五彩天馬紋蓋罐罐胎堅釉潤,構圖嚴謹,突出使用紅、綠二彩,并以黃、黑、紫彩作局部的點綴,通體釉上五彩裝飾。腹部繪4匹天馬在云海間躍奔。頸部繪蕉葉紋,肩部繪纏枝蓮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