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窯址一般以州命窯,定窯在曲陽,古屬定州管轄,也是其主要的集散地,因此稱為定窯。定窯是長期以來人們所公認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至清時期文獻和方志中有關定窯的記載達30佘條,元朝人劉祁在《歸潛志》一書中曾有“定窯花瓷甌,顏色天下白”的贊譽。劉氏所言的“花瓷甌”是指定窯白瓷上那種以模印、刻畫為主的裝飾,其工巧富麗的程度,與花釉瓷器相比毫不遜色,可謂獨步一時、冠絕當世。宋代大文豪蘇軾贊譽定瓷:“定州花瓷琢紅玉”,認為定瓷精細堅致,可與玉相琢。南宋太平老人所著《袖中錦》給定瓷以極高的評價,認為定瓷與端硯、洛陽花、建州茶、蜀錦等皆為“天下第一”的名品。宋邵伯溫在《邵氏聞見錄》中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宋仁宗一日去張貴妃宮,見宮內陳設有一件“定州紅瓷器”,仁宗問怎么來的,貴妃回應說是某大臣所獻,皇帝聽后震怒,訓斥其不尊戒禁,私自接受大臣的饋贈。說明定窯不僅白瓷天下知名,也產紅瓷器,且在當時也屬珍貴物品,并為達官貴人所喜愛。北宋至金代地層中的帶“尚食局”、“尚藥局”、“東宮”款,裝飾龍紋器物的碗盤等。這說明自五代,歷宋至金代定窯都在為宮廷燒制瓷器。
色溫潤。定窯白瓷唐代時就堪與邢窯媲美,宋到金代是定窯的鼎盛時期,定窯的白瓷工藝達到極高的水平,定瓷的燒成溫度一般在1300攝氏度以上,高于一般成瓷的1250攝氏度,所以定瓷比其他窯燒出的瓷胎更堅致。定瓷的胎料經過精心加工,因此產品燒成后胎質細膩溫潤。定窯燒制以白瓷為主,由于釉料中氧化鈦含量較高,加之用氧化焰燒成,故釉色多白中泛黃,呈現出象牙般的質感,給人以柔和悅目、溫潤恬靜之美感,因此也被世人譽為“中和之美”。白瓷乃彩瓷之母,定窯除燒制白瓷外,還兼燒白釉黑彩、黑釉、醬釉和低溫鉛綠釉、鉛黃釉兩色釉彩瓷等,還生產三彩器物。黑醬、芝麻醬色釉瓷即是文獻記載的“黑定”和“紫定”,更受時人的歡迎,價格皆高于白定。
飾精妙。定窯瓷器的裴飾手法多樣,主要有塑貼、刻花、劃花、印花和描金花等。此外,定窯模制器物,剔花,黑剔花也有少量生產,以金代的裝飾手法最豐富。定窯紋樣有花卉紋、蓮瓣紋、海水紋、云龍紋、禽鳥、游魚、走獸等,豐富多樣。其裝飾構圖簡練,線條明快,層次分明,紋樣清晰,圖案布局富于變化,獨具一格。定窯裝飾技法中,印花最為人稱道,在宋、金時期所有使用的印花裝飾的瓷窯中,定窯以高超的技藝獨占鰲頭,被推為“印花之冠”。所見傳世的印花花鳥圖盤,內壁上的兩孔雀之間以一枝牡丹相隔,盤心配以鴛鴦牡丹,圖案優美宛如一幅布局嚴謹的織錦畫。窯址多見印花龍紋標本,造型多數為盤,盤內滿印云紋,盤心印一條姿態矯健的三爪蟠龍,龍身盤曲,首尾相接,張牙舞爪,栩栩如生。
型精美。定窯瓷器的造型很豐富,其高端產品造型精美,有枕、爐、洗、盤等生活用具,也有佛事用具等。如在定縣(現定州市)出土的一件白釉刻劃花蓮瓣紋龍首凈瓶,高達60.9厘米,通體刻花,肩部刻三重覆蓮瓣紋,上腹部刻纏枝菊紋,腹中部以下又刻有四重仰蓮瓣,堪稱北宋早期定瓷的代表作。層次明快、飽滿、優美,有淺浮雕之立體感,是國寶級文物之一。
宋代定窯瓷器的特點
來源: 瀏覽 2535 次
上一篇:白釉“新官”款大碗
下一篇:明代御用官窯彩瓷嘉靖《黃上紅》
更多關于 宋代定窯瓷器的特點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