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莊王30歲就死了,跟很多明代郡王一樣都比較年輕就離開了人世,梁莊王墓2000的時候被人盜挖過,為了保護明代梁莊王墓,2001年4月對古墓進行保護性考古發掘。
明梁莊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熾的第九個兒子朱瞻垍與魏妃的合葬墓,內外塋園長方形,南北向,F存外園東西寬250米,內園東西寬55米。
墓葬(地宮)構筑在內塋園里的一座小山坡上,南北向,平面呈“中”字形,屬崖洞磚室墓,設有封土堆,墓室南端有一條斜坡墓道。墓道豎穴式,其底南高北低斜坡狀,平長10.6、口最寬4.3米,北端底距地表深7米。修筑墓室是從墓道北端的垂直壁面向北鑿巖掘進,形成隧洞,再在洞內用磚砌成墓室,粘合料是石灰。墓室分為前室和后室,橫前室,雙穹窿頂,前、后室各設一道雙扇門和一條甬道。墓室內空全長15.4、最寬7.88、高5.3米。墓道填土分五層:第一層是從墓外精選運來的土,未夯;第二和四層為石灰層,第三和五層則系原坑紅褚巖,均經夯實。鑿洞為室所掏出的土石,最后回填成封土堆,高約9、底徑約50米。門洞為六層磚券,封門墻厚達1米。券洞頂之上,砌一堵擋土墻,直達第二層石灰層底。此墻頭外加砌一堵高1.17米的碑墻,碑墻腳壓在第四層石灰層面上。此碑墻嵌石質墓志兩合,東西并列:東邊的墓志較大,是《梁莊王墓》墓志;西邊的墓志較小,是《大明梁莊王妃壙志文》。墓室墻體厚近1米,以六層磚砌成,地磚則只平鋪一層。前室門為石質,但只有東扇門,西扇門已佚,門后的前室地磚面有一個長方形凹坑,是用來支墊“自來石”的。后室門為漆木質,已朽。后室設有壁龕、棺床和燈臺:室中砌兩座長方形棺床,中央用石條砌成的一座是為王的棺床;其西側以磚接砌的略小的一座則系妃的棺床。甬道兩側各有一個磚砌燈臺,東、西、北壁各辟一個壁龕。后室的穹窿頂有一處被盜墓分子炸陷而未垮塌的盜洞,說明盜墓分子未曾進入墓內。這個僅次于明定陵的墓,是全國已發掘明代親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的一次大發現。
梁莊王,名朱瞻垍(1411---1441)是明仁宗的第九個兒子,《明史·諸王世表四》有簡要記載,:“梁莊王瞻垍,仁宗庶九子,永樂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安陸州。正統六年薨。無子,封除!笨删驮谶@位平凡無聞的親王墓中出土文物總數達5300多件。該墓出土文物用金量高達16公斤,用銀量13公斤,用玉量14公斤,各種鑲嵌的寶石有700多顆,其中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金綠寶石等四大名貴寶石,產地都不在國內,也許來自東南亞,可能與當時鄭和下西洋有關,在墓中就有鄭和從西洋帶回的金錠。
據墓內出土的《梁莊王墓》墓志記載,梁莊王名朱瞻垍,明仁宗第九子,生于永樂九年(1411)六月十七日,十四歲(1424年)被冊封為梁王,十九歲(1429年)就藩湖廣安陸州,正統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享年三十歲,于同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內瑜坪山之原”!洞竺髁呵f王妃壙志文》載,王妃魏氏于宣德八年(1433)被冊封為梁王妃,時年21歲。正統六年梁莊王薨,她“欲隨王逝,承奉司奏,蒙圣恩憐憫,遂降敕旨存留,撫養王二幼女,仍主王宮之事,”景泰二年(1451)三月十七日“以疾薨,得年三十有八,無子。以薨之年九月初七日葬封內瑜靈山之原,同王之壙!庇纱丝梢,王與妃的薨期差距十年;王志的“瑜坪山”與妃志的“瑜靈山”是指同一位置。
據說,很可能因為朱瞻垍及其妃子魏氏二人沒有子嗣,大量寶物無人繼承,便隨葬在墓中,使得粱莊王墓成為一座堆金砌銀堆的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