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视屏在线观看,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在线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董 > 收藏動態 > 【考古發現】中國最大的古墓群洛陽邙山古墓群

          【考古發現】中國最大的古墓群洛陽邙山古墓群

          來源:  瀏覽 2946

          河南洛陽邙山古墓群是中國最大的古墓群,中國考古發現探秘中國王侯將相邙山古墓,尋找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15座帝陵為重點,對古墓群進行全面考古發現。
           邙山,地處河南洛陽城北!吧犹K杭,死葬北邙!壁降貐^擁有的古墓冢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在面積達750余平方公里、地跨洛陽所屬7個區縣的陵墓群范圍內,冢連冢、墓壓墓,長眠著自東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數不勝數的王侯將相、才士名流。但由于年代久遠、歷史變遷、風剝雨蝕及近代以來遭瘋狂盜挖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數量、每座墓主的身份,今天已難以準確統計和確認。
          據史料記載,劉秀、元宏等十數位君臨天下的帝王,張儀、樊噲、班超、狄仁杰等數千位將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眾多外邦國王,乃至劉禪、李煜等亡國之君,都安息在洛陽城北這幾十里的土嶺上。至于一般富貴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計其數。

            邙山上的陵墓都是誰的,一直是個難說清的問題。由于墓葬位置的文字資料流傳下來的很少,墓碑往往散失難以尋覓,頻繁的戰亂中,墓主的后代流散各地。要確定每座墓主的身份,實在困難。

            清代乾隆年間,洛陽知縣龔松林搞了一次“立碑運動”,在大大小小的陵墓前都豎起了石碑,刻上墓主人姓名。但龔松林急于求成,根本沒下足考證工夫,結果常常張冠李戴。經他這一搗亂,邙山古墓更是亂上加亂,再也弄不清楚了。

            盡管如此,由于有出土的墓碑佐證和史料記載,還是有些線索能夠證明邙山長眠者身份的不一般。

            根據文獻記載,洛陽邙山地區主要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這一區域面積達750余平方公里,地跨今洛陽市所屬的西工區、老城區、澗西區、河區、洛龍區、偃師市、孟津縣7個區縣。

            這四代帝陵中有東漢5陵: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順帝憲陵、沖帝懷陵、靈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陽陵;西晉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陽陵、武帝峻陽陵、惠帝太陽陵;北魏4陵:孝文帝長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莊帝靜陵。帝陵周圍還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墓冢,它們是王公貴族、皇親國戚的陪葬墓。

            除了以上四代帝陵以外,20世紀初在洛陽西郊、邙山腳下的金村附近還發現了東周時期的大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一些考古專家認為這是東周王陵。另外又據文獻記載,五代后唐的帝陵亦在邙山地區。
          洛陽考古工作者對邙山帝陵進行了初步調查確認,在陵墓群區域范圍內,目前尚有包括帝陵在內各個時期的古代墓冢大約330余座。

            孟津平樂鎮一帶,有一字排開的三座大墓,當地人稱為大漢冢、二漢冢、三漢冢。有考古學者認為,這應該是幾位東漢皇帝的陵墓。據考證,劉備兒子“阿斗”劉禪的墓就在這幾座大漢皇帝陵東南幾里地外。蜀國滅亡后,劉禪被押解到了西晉的首都洛陽,封為安樂公,軟禁在阿斗小城。公元271年,劉禪死后葬在孟津平樂鎮翟泉村東。據說,劉禪墓冢在20世紀60年代還有7米高、直徑15米。后來農民澆地,墓室坍塌,今已夷為平地。

            邙山上埋葬的另一個亡國之君,是才華橫溢的南唐后主李煜。史書記載,亡國后的李煜不明不白地死在開封,“以王禮葬洛陽北邙山”,他的墓冢約在孟津縣朝陽鎮后李村、周寨村一帶。

            在邙山上千古長眠的,還有蘇秦、呂不韋、樊噲、狄仁杰等數不勝數的青史留名人物。

            為什么這里會形成邙山古墓群?

            據專家介紹,早在蘇杭成為魚米之鄉之前千年,邙山就已是古人心目中最佳安息地。

            “北邙山頭無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碧瞥娙送踅ǖ囊痪湓,活生生地告訴我們,唐代的邙山竟然是“寸土寸金”!

            從漢代到唐代,洛陽北邙一帶一直是人們向往的長眠之地,歷代達官貴人、富商巨賈都以能得到邙山一塊墓地而自豪。

            一代又一代的洛陽人,還有數不清的異鄉、異國人,把邙山當成了自己人生的終點。

            邙山之所以會成為“熱門”的大墓地,與洛陽的古都地位緊密相連。

            邙山腳下的洛陽,在中國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從4000多年前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夏朝起,曾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13個朝代在此建都。

            在累計1000多年的時間里,洛陽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歷史上,洛陽城建了毀、毀了建,但經常是“城池雄偉,宮苑壯麗,為天下之冠”,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達官貴人、富商巨賈、文人雅士云集其間。繁榮時的洛陽常有數十萬人居住,最輝煌時城市居民超過百萬。邙山古墓中長眠的人,都曾目睹洛陽城的輝煌與滄桑。

            對風水的迷信是邙山被看好的第二個原因。

            洛陽城外的邙山,北帶黃河,南望伊闕,在古洛陽人眼里是絕好的風水寶地。南北16公里、東西30公里、面積約有500平方公里的北邙,地勢高,視野開闊,土層深厚,土壤緊硬密實,適于安置墓穴;東漢皇陵又赫然兀立于邙山嶺上,所以這里自然成為洛陽人向往的安葬之處。

            邙山古墓在近代遭受瘋狂盜挖

            對邙山墓葬群的偷盜,從古代至近代斷斷續續一直沒有停止。但使墓葬遭受嚴重破壞的盜墓行為,卻發生在近代,是由汴洛鐵路的修建引發的。
          洛陽解放前出土歷代墓志約5萬方,平均每座古墓出土一方,即被盜掘古墓5萬座;平均每座出土10件文物,即有50萬件之巨,其中95%的文物都流失海外。盜墓者進入墓室,取走他們認為值錢的東西后,常把墓中取不走但可能更有價值的文物砸碎,把珍貴的壁畫涂抹得面目全非。這種現象在考古發掘中時有所見。

            邙山古墓群將得到研究和永久保護

            洛陽邙山地區擁有的古墓冢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2001年6月,邙山陵墓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古墓家底不明一直制約著文物保護工作和考古學研究的深入開展。在面積達750余平方公里的陵墓群范圍內,不僅擁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它古代墓塋大約330余座,還匯集了東周、西漢、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其它時期其它類型的墓葬約有數十萬之多,它們與陵墓群犬牙交錯難以分辨。

            由于年代久遠、歷史變遷、風剝雨蝕及人為破壞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數量不斷變化,難以準確統計。具有地面標識的墓塋已由解放初的600座左右減少到目前的不足400座。

            為盡快保護、研究這一古墓最集中的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洛陽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們倡儀開發邙山墓葬文化,并從洛陽地區數十年來科學發掘的1萬多座古墓中,精心遴選出26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墓葬,在邙山鄉的冢頭村修建了洛陽古墓博物館,于1987年建成對外開放。
           尋找帝陵的工作將分為三步:找到帝陵的確切位置;確定帝陵的陵園范圍;最后,找到帝陵的陪葬墓群。在搞清楚陵墓群的結構布局、劃分出陵區與陵墓群范圍的基礎上,測繪陵墓群總平面圖、各陵區分布圖和帝陵、陪葬墓的遺跡平面圖,制作帝陵的立體景觀圖。

            考古工作者將綜合運用傳統和最新的現代技術,進行這次考古調查與勘測,以廓清古墓群的“真面目”。先進的科技手段包括計算機技術、測繪技術、航空影像技術、遙感技術,以記錄調查成果,尋找未知古代墓冢。

          上一篇:李蓮英墓被發掘引發李蓮英生死之謎

          下一篇:【考古發現】成都發掘100多件南朝佛像 1500

          更多關于 【考古發現】中國最大的古墓群洛陽邙山古墓群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