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视屏在线观看,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在线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董 > 收藏動態 > 【考古發現】甘肅磨嘴子漢墓群

          【考古發現】甘肅磨嘴子漢墓群

          來源:  瀏覽 2827

          磨嘴子漢墓群為西漢晚期至東漢的墓葬。發現于甘肅省武威縣城郊磨嘴子、旱灘坡等地。20世紀50年代以來。甘肅省博物館等單位多次進行清理、發掘。據墓中出土的銘旌可知,今武威即漢代武威郡首邑姑臧縣故地。
          磨嘴子漢墓群在甘肅省武威市城西南15公里處的祁連山麓、雜木河兩岸。這里地勢起伏,形成丘陵地帶。西依西山頂,東接沃野,其間阡陌縱橫,有雜木河流過。這里很早以前就是便于人類居住、從事生產生活的好地方,因此不僅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而且有著極其豐富的漢代墓葬。同時,磨嘴子也以出土大批漢簡、木雕、絲、麻、草編織物等重要珍貴歷史文物而聞名于世。
          在磨嘴子墓地發掘的72座墓,時代從西漢末年到東漢中期,個別的墓屬東漢晚期。大多數是帶斜坡墓道的單室土洞墓,夫妻合葬;只一座東漢晚期墓是雙室土洞墓。葬具多為柏木素棺,有的棺蓋上放置銘旌、簡冊和鳩杖。隨葬品除各地習見的樽、杯、盤、壺、罐、幾、安及倉、井、灶等模型外,普遍有木制的俑、家畜、家禽、房屋、車輛和耕犁的模型。木制家畜偶像僅見馬、牛、羊,沒有中原地區常見的豬,表現出明顯的地方特點。48號墓出土的漆樽,繪有車馬出行和樂舞彩色圖像,堪稱西漢晚期的漆工精品。62號墓出土的兩件綏和元年(公元前 8)“考工”款識的紀年銘鎏金銅漆耳杯,是少府考工作坊的制品,為中國僅有的發現,對研究漢代漆工和工官制度有重要價值。這兩座墓還出土了一批西漢晚期絲織品,22號墓出土的針篋,是東漢時期織錦、刺繡的珍品。

          旱灘坡墓地的時代、墓葬形制和隨葬品與磨嘴子十分相似。在一座東漢晚期墓中出土的麻紙,是一種質量優良的單面涂布加工紙,紙質細薄,其上文字墨跡清晰可辨,說明當時的紙張已可取代簡帛而成為書寫材料。

          武威漢墓發掘的重大收獲之一,是簡本《儀禮》和醫藥簡牘的發現。磨嘴子 6號墓出土的西漢晚期抄寫的《儀禮》木簡469簡,對于研究漢代經學和《儀禮》的版本、?,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旱灘坡一座東漢早期墓中出土的醫藥木簡92簡,是繼馬王堆帛書之后又一批研究漢代醫學的重要史料(見武威漢簡)。

          此外,在武威滕家莊、管家坡、丘家小莊、雷臺等地,還發掘過一批東漢中、晚期的磚室墓,均有斜坡墓道,多用砂石堆成墳丘,一般合葬3人,有的多至8人,其中以雷臺漢墓最為著名。

          雷臺漢墓是1969年10月在雷臺下發現的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寶,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而著名。雷臺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約十米的土臺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觀而得名。據出土馬俑胸前銘文記載,雷臺漢墓系“守張掖長張君”之墓,約在公元186-219年之間。墓道長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處,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銅車馬儀仗俑99匹。其中以銅奔馬藝術價值最高。銅奔馬又稱馬超龍雀,呈發綠古銅色,馬高34.5厘米,長45厘米,重17.5公斤,馬呈飛奔狀,三足騰空,昂首揚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奮飛回首驚視的“風神鳥”龍雀,改變了傳統天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蘊含豐富的天馬文化內涵,鑄造技巧精湛,堪稱青銅藝術極品。

          上一篇:寶寧寺水陸畫

          下一篇:【考古發現】大云山漢墓

          更多關于 【考古發現】甘肅磨嘴子漢墓群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