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博物館,也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位于湖南省省會長沙,建立于1951年,1956年正式對外開放。
湖南省博物館總建筑面積將達到8.3萬平方米,藏品達18萬余件,知名的國寶級古董有馬王堆漢墓文物、商周青銅器、楚文物等,目的是傳承湖湘歷史和文化。湖南是中國較早出現博物館的地區之一。1897年:郴州學會組建了郴州學會博物院,可惜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而夭折;1904年:經湖南巡撫趙爾巽倡導,士紳梁煥奎、龍紱瑞等籌款,在省垣再次興辦一所博物館,與圖書館、教育館合署,全稱為‘湖南圖書館兼教育博物館’,主要陳列人體和動物模型。開放約一年,教育博物館部分被撤銷;1924年:6月24日,湖南省教育會博物館開館;1927年正式定名為“湖南省立博物館”,1930年毀于戰火,此后再未恢復。1951年3月,湖南省博物館籌備處在長沙留芳嶺的百琴園掛牌成立;1956年在長沙西北環境優美的烈士公園建成開館。
2009年12月1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第44次常務會議決策實施湖南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
2010年5月31日,湖南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得到省發改委批復立項。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湖南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概念設計方案國際征集和評選工作順利完成,日本磯崎新工作室和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聯合團隊成為中標單位。
2011年7月4日,湖南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開工儀式隆重舉行,省博物館進入“邊建設、邊開放”階段。
2012年5月25日,湖南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工程投資總概算約8.5億元,總建筑面積約8.3萬平方米。
2012年6月18日,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為確保工程進度及質量,避免工程建設期間發生觀眾、文物安全事故,經省文化廳報省委、省政府審批同意, 省博物館暫停對外開放服務。
目前,我館正全力推進工程建設進度,努力縮短建設工期,力爭于2014年下半年主體工程完工,2015年全面建成對外開放。
博物館館藏國寶
1.人物龍鳳帛畫
戰國時期,長31、寬22.5厘米,1949年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畫構圖簡潔而意境深遠。畫面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繪一龍一鳳,鳳引頸昂首、展翅向上,作奮爪邁進之態;龍頭生雙角、身軀蜿蜒,呈騰躍飛升之勢;中層繪一高髻細腰、廣袖長裙、合掌側身而立的貴族女子,當為墓主人形象;下層繪一彎月狀物,或以為是引魂升天的獨木靈舟。繪畫以白描為主,間以單色平涂,其線條流暢舒展,形象勾勒形神兼備,尤其是龍、鳳的動態渲染和人物的靜態刻畫,形成一馳一張的鮮明對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這是我國發現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物肖像畫之一。
2.朱地彩繪棺
朱地彩繪棺在黑漆素棺、黑地彩繪棺之內,是套棺的第三層。朱地彩繪棺長230厘米,寬92厘米,通高89厘米。通體內外髹朱漆。棺外表的朱漆地上,又用青綠、粉褐、藕褐、赤褐、黃白等明亮的色調,彩繪龍、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圖像。每個面的紋飾圖案都不相同,內容非常豐富,繪畫技巧極其高超,是我國漆器工藝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3.黑地彩繪棺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黑地彩繪漆棺前徘徊時,將會驚奇地看到這件在地底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漆器藝術品,依然閃耀著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最不可思議的還是彩繪棺上穿梭于流云中的神奇怪獸。該棺內髹朱漆,外黑漆為地,用朱、白、黑、黃、綠等顏色,繪出流動奔放的云氣,云氣間有一百多個形態各異的動物和神怪穿插其間,組成了五十七幅內容不同的畫面,這就是漢代云虛紋漆畫的典型作品。
4.曲裾素紗褝衣
曲裾素紗褝衣,西漢早期,衣長160厘米、通袖長195厘米、袖口寬27厘米、腰寬48厘米,衣重48克,1972年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在一號漢墓槨室西邊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內隨葬了轪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愛的時裝,其中2件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的素紗褝衣特別引人注目。其衣料為輕薄的沒有染色的平紋方孔絲織物素紗,經測算,其用紗料約2.6平方米,如果除去較厚重的用作衣領、衣袖、衣襟緣邊的絹,其重量只有20多克,每平方米衣料重僅12-13克。
5.黃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
印花敷彩紗絲綿袍面料為印花敷彩紗,里、袖、領、緣為絹,內絮絲綿。這種款式的綿袍應是漢代婦女喜歡的和深衣不同的另一種時裝。
6.《蘭亭序》
現藏湖南省博物館的這卷原托名為褚遂良所書《蘭亭序》,正文質地為絹本,黃褐色,亦稱“黃絹本”,其縱24.5厘米、橫65.6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清晰。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書畫家、鑒賞家董其昌題書“墨寶”二字(殘存)。卷中有明代書畫鑒賞家項元汴藏印甚多。卷尾依次有明代許初,清代王澍、賀天鈞、唐宇肩、顧莼、梁章鉅、梁同書、孫星衍、石韞玉、李佐賢、韓崇諸跋。
湖南省博物館
來源:樣子收藏網 瀏覽 1987 次
更多關于 湖南省博物館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