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寒食帖》是北宋書畫家蘇軾手跡!饵S州寒食帖》紙本,25行,共129字,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傳世的知名三大行書書法帖之一。
《黃州寒食詩帖》這是蘇東坡遣興的一首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 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黃州寒食帖》的全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涂窮,死灰吹不起”。
譯文
自從我來到黃州,已經度過三次寒食節了。每年都惋惜著春天殘落,卻無奈春光離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綿綿不絕,接連兩個月如同秋天蕭瑟的春寒,天氣令人郁悶。在愁臥中聽說海棠花謝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顯得殘紅狼藉。美麗的花經過雨水摧殘凋謝,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負而去,叫人無力可施。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來頭發已經衰白又有何異呢? 春天江水高漲將要浸入門內,雨勢襲來沒有停止的跡象 小屋子像一葉漁舟,飄流在蒼茫煙水中廚房里空蕩蕩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濕蘆葦燒著,本來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時候,看見烏鴉銜著紙錢,才想到今天是寒食節 想回去報效朝廷,無奈國君門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鄉,但是祖墳卻遠隔萬里 本來也想學阮籍作途窮之哭,但心卻如死灰不能復燃。
蘇軾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次子。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熙寧時任祠部員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對王安石所行新政有異見,上書神宗,遂被貶謫黃州。元祐間復起用,任翰林學士,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紹圣四年(1097年),黨爭又起,再謫惠州、儋州,最后北還,病歿常州,追謚“文忠”。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風格獨具。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影響很大。擅長行書、楷書,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顏真卿、楊凝式而自成家數。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能畫竹,學文同,為湖州竹派之一。傳說他畫竹干從地直起至頂,并不分節繪寫。嘗在試院,興到無墨,遂用朱筆寫竹,后人竟效,稱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筆奇古。論畫力主“神似”,認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并提出“士夫畫”(即文人畫)之說。傳世書跡有《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前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帖》等。傳世繪畫有《古木怪石圖》卷、《枯木竹石圖》卷(與文同《墨竹圖》卷合卷),現藏上海博物館。著有《東坡七集》、《經進東坡文集事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