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之所以在商朝晚期和周朝那么發達,是因為商周時期非常喜歡飲酒,所以青銅器被用來作為盛酒和喝酒的酒器,你可能不知道商朝滅亡居然和用青銅器飲酒民俗有關?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跟商朝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有關系。
商代的青銅器類型很多,按其功能和用途可大致分為禮器、兵器、樂器、生產工具和車馬器。但其實,在商代出土的眾多青銅器中,種類最多的便是那些我們看見名字都頭大的青銅酒器:
爵、角、斝 [jiǎ] 、觶 [zhì]、觥、尊、卣 [yǒu]、瓿 [bù]、罍 [léi]、壺、盉等。
這些青銅器酒器有的用來盛酒,有的用來喝酒。并在商朝早期,就普遍形成爵、觚、斝三者成套的酒器組合。
據《元和姓纂》載,商朝的王公貴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在這七姓公族中,其中有兩姓叫做“長勺氏”和“尾勺氏”。而這兩姓公族,就是專門以制作酒具為生的氏族。
不僅如此,商朝時酒還分了品種:酒、醴[lǐ]和鬯 [chàng]。其中,“醴”是指甜酒,“鬯”是指用郁金草釀黑黍而成的祭祀用的酒。
商人喝酒根本不是酒精的事兒,而是鉛中毒。毒根兒就出在商朝引以為傲的青銅器上。青銅是一種含銅、錫、鉛三種金屬的合金,原本是沒什么問題的,但怎奈合金中的鉛易溶于酒精。中國科技大學曾經做實驗,用青銅容器加熱米酒,最后發現米酒中的鉛含量會暴漲1200多倍。
鉛是人體不需要的重金屬,一旦進入體內,比酒精更能影響人的神經系統,且一旦鉛對人體造成傷害,就是永久性的。而鉛中毒最典型的癥狀便是神經衰弱。
殷墟四期的某殷商高級武將的陪葬品中,青銅含鉛量大多超過25%。如此重的鉛含量,造成人鉛中毒是非常容易的。
除了神經衰弱,鉛在體內還會以不溶性磷酸鉛的形式聚集在骨骼中,造成骨質疏松?脊虐l現,商周貴族墓葬中墓主人的尸骨往往分解很嚴重,而殉葬人和牲畜的尸骨反而保存較好。那是因為商朝等級森嚴,青銅器屬貴族專屬,一般平頭老百姓接觸不到。
商朝雖然多次遷都,但基本都是在河南境內。從最初建都商丘,再到鄭州,后又遷都安陽,最后亡于朝歌。
殷墟的發掘確立了我國商王朝的存在,而商王朝也為河南留下了巨大財富,構成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河南這片黃土地上,商朝東征西討五百余年,可謂與河南相輔相成。
而如今,我們說起商朝,除了甲骨文便是青銅器了。河南是商朝過去眾多都城的所在地,所以也是商朝青銅器出土最重要的地區。
建國后,隨著我國考古事業的不斷推進,偃師二里頭、鄭州商城遺址和殷墟婦好墓相繼都有青銅器出土。
1946年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1954鄭州人民公園出土的銅鉞,1974鄭州杜嶺街出土的獸面乳釘紋銅方鼎,1976年婦好墓出土的婦好偶方彝……這些都是商代各個時期的青銅器。
商朝滅后,西周吸取教訓。周公旦認為,商朝之所以滅亡,究其原因就在于滿國的酒鬼,太沒德性了。于是,在其弟弟康叔駐守商墟(衛國),周公旦送給康叔三封信《康誥》《酒誥》《梓材》。
其中,《酒誥》就是一篇禁酒令,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篇禁酒令。大意是說,商朝滅亡就是因為酗酒,你一定要少飲酒,除了祭祀時可以喝酒,其他時候,遇見那種聚眾喝酒的,直接殺了完事兒,少讓這種人嚯嚯民心。
周朝人對酒的警惕不僅如此,為了提醒眾人不可沉迷喝酒,特將盛放酒杯的酒案稱作“禁”。河南博物院有一款春秋時期的文物叫“云紋銅禁”,就是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