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強大的朝代,對后世影響很大,唐朝一共經歷了279年,從漢高祖李淵到最后一個皇帝李柷一共22個李姓皇帝,如果算武則天那就是23個皇帝。樣子收藏網介紹一下唐朝歷代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順序 | 時間 | 朝代廟號謚號 | 年號 | 姓名 | 備注 |
1 | 618-626 | 唐高祖 | 李淵 | 毀譽參半 | |
2 | 626-649 | 唐太宗 | 貞觀 | 李世民 | 凌煙閣。 |
3 | 649-683 | 唐高宗 | 永徽 等 | 李治 | |
4 | 684.1-684.2 | 唐中宗 | 李顯(哲) | 韋后.安樂公主 | |
5 | 684-684 | 唐睿宗 | 李旦 | ||
6 | 684-705 | 武則天 | 周 | 太平公主 | |
7 | 705年-710 | 唐中宗 | 李顯(哲) | ||
8 | 710-712 | 唐睿宗 | 李旦 | ||
9 | 712-756 | 唐玄宗 | 李隆基 | 安史之亂 | |
10 | 756-762 | 唐肅宗 | 李玙 | 唐衰落的開始.驚死 | |
11 | 762-779 | 唐代宗 | 李豫 | 李輔國,郭子儀 | |
12 | 779-805 | 唐德宗 | 李適Kuò | 削藩的挫折 | |
13 | 805-805 | 唐順宗 | 順宗 | 最快太上皇 | |
14 | 805-820 | 唐憲宗 | 李純 | 元和中興被謀害 | |
15 | 820-824 | 唐穆宗 | 李恒 | 郭氏一系 ,畋游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 | |
16 | 824-826 | 唐敬宗 | 寶歷 | 李湛 | 宦官謀殺,終年18歲 |
17 | 826-840 | 唐文宗 | 李昂 | 唐沒落轉型.抑郁病死 | |
18 | 840-846 | 唐武宗 | 李炎 | 信道毀佛.會昌中興。 | |
19 | 846-859 | 唐宣宗 | 李忱 | 延緩了唐帝國,小太宗 | |
20 | 859-873 | 唐懿宗 | 李漼 | 沉湎游樂 | |
21 | 873-888 | 唐僖宗 | 李儼 | 熱衷游樂.黃巢起義 | |
22 | 888-904 | 唐昭宗 | 李曄 | 如崇禎.悲劇性的皇帝 | |
23 | 904-907 | 唐哀帝 | 李柷zhù | 昭宗哀帝為朱溫所殺 |
唐朝皇帝列表及簡介
1.唐高祖李淵簡介:唐高祖李淵(565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出生于長安,是中國唐朝的開國皇帝。公元618年5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之后便統一了全國。635年6月25日,李淵駕崩。李淵死后謚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天寶十三載二月,上尊號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
唐高祖李淵(566-635年6月25日),唐朝開國皇帝。
他是西漢大將軍李廣的二十三世孫、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武昭王]李暠(也作李皓)的六世孫。
李淵,字叔德,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漢族,祖籍趙郡隆慶(今邢臺市隆堯縣)。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故特見親重。隋煬帝即位后,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后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布全國,政局動亂。李淵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十三年五月起義,并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三子李元吉。李淵起兵后,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并于七月率師南下。
李淵生平
李淵的父親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淵七歲時他父親逝世,他世襲為唐國公。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親和隋煬帝的母親是鮮卑貴族獨孤氏的親姐妹,他曾深受隋煬帝的重用。
615年李淵被調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營。在太原李淵成功地解決了北方突厥的威脅,同時他成功地戰敗了多支反隋軍隊,并通過受納敗軍而不斷地擴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淵正式開始起兵反隋。名義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煬帝。他從太原出發進攻長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領了長安。他擁代王楊侑做皇帝,自封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煬帝被叛軍殺死後,李淵命令楊侑將帝位傳給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後李淵開始著手消滅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兒子李世民的幫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時間先後消滅了薛舉、薛仁杲、李軌、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蕭銑和梁師都等割據勢力。最後一個梁師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這時他已經將皇帝位讓給李世民了。同時他又利用東突厥和西突厥之間的分裂穩固北部的邊界,這是他有力量能夠奪取中原的主要條件。
2.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至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在位;
3.唐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太宗第九子,唐貞觀二十三年(高句麗寶藏王八年,蒙高祖元年,649年)至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在位;
4.唐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顯,高宗第七子,唐弘道元年(蒙世宗十年,683年)至唐嗣圣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在位;
5.唐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李旦,高宗第八子,唐文明元年(蒙世宗十一年,684年)至唐載初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在位;
6.武則天皇后武曌,周天授元年(蒙世宗十七年,690年)至周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在位;
7.唐中宗大和圣昭孝皇帝李顯復辟,唐神龍元年(蒙世宗三十二年,渤海太祖八年,705年)至唐景龍四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在位;
8.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唐先天元年(蒙世宗三十九年,渤海太祖十五年,712年)至唐天寶十五載(蒙贊普鐘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在位;
9.唐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玄宗第三子,唐至德元載(蒙贊普鐘五年,渤海大興二十年,燕圣武元年,756年)至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鐘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圣二年,762年)在位;
10.唐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肅宗長子,唐寶應元年(蒙贊普鐘十一年,渤海大興二十六年,燕顯圣二年,762年)至唐大歷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在位
11.唐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適,代宗長子,唐大歷十四年(蒙長壽十一年,渤海寶歷六年,779年)至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2.唐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丘帝李誦,德宗長子,唐貞元二十一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在位;
13.唐憲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純,順宗長子,唐永貞元年(蒙□□×年,渤海正歷十二年,805年)至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在位; 14.唐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憲宗第三子,唐元和十五年(吐蕃彝泰五年,蒙全義五年,渤海建興二年,820年)至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在位;
15.唐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穆宗長子,唐長慶四年(吐蕃彝泰十年,蒙大豐元年,渤海建興七年,824年)至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在位;
16.唐文宗元圣昭獻孝皇帝李昂,穆宗第二子,唐寶歷二年(吐蕃彝泰十二年,蒙保和三年,渤海建興九年,826年)至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在位;
17.唐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穆宗第五子,唐開成五年(吐蕃彝泰二十六年,蒙天啟元年,渤海咸和十一年,840年)至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在位;
18.唐宣宗圣武獻文孝皇帝李忱,憲宗第十三子,唐會昌六年(蒙天啟七年,渤海咸和十七年,846年)至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在位;
19.唐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宣宗長子,唐大中十三年(蒙天啟二十年,渤海正永三年,859年)至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在位;
20.唐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懿宗第五子,唐咸通十四年(禮建極十五年,渤海寬明三年,873)至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在位;
21.唐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懿宗第七子,唐文德元年(封民大同×年,渤海寬明十八年,888年)至唐光化三年(長和安國二年,渤海慶成八年,900年)在位;
22.哀皇帝李柷,昭宗第九子,唐天祐元年(長和安國六年,渤海慶成十二年,904年)至唐天祐四年(長和安國九年,渤海文德二年,蜀天復七年,晉天復七年,西漢金山天復七年,契丹太祖元年,907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