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鶴陽拳簡稱五祖拳,又稱少林五祖拳,它的創始人是清末福建泉州武術家蔡玉明結合了太祖、達尊(羅漢)、玄女、白鶴拳、猴拳五大拳術的精華,發展、創編出來的一個拳種。
五祖拳是南拳代表之一,被稱為少林五祖。所謂五祖,據《太祖拳譜》記載:“一太祖、二羅漢、三達尊、四行者,五白鶴”。五祖拳流行套路 約有70余種。其中徒手套路 主要有:三戰、二十四拳、天地人間、大套三戰、平馬戰、左戰、五虎戰、挑卡、打角、雙綏、三戰十字、中管、對壯、千字打、連環、三角搖、清風、天罡、沉頭、雙爪、雙連、斗底、連城、頭札、二札、三札、四札、地煞、五步搖、鼓推邊、雙角、頭遭、海底穿針、指地坐蓮法、落地金鉤剪、指地閃掘法、開擒前后掘法、掃腳開弓法、左右擒刈法等;器械套路主要有:金雞獨立單刀、玄女單劍、四門打角(棍)、短槌(棍)三戰二面(棍)、雙頭槌(棍)、惡蛇經樹槌(棍)、賢女槌(棍)、太祖槌(棍)、白蛇卷地槌(棍)、青龍卷水槌(棍)、仙人指路槌(棍)、丈二槌(棍)、柳公拐、金花槍、月牙槍(亦稱月眉刀)、鉤鐮槍、方天畫戟、齊頭大刀法、開山大斧、猛虎出林鈀、關刀(樸刀)、青龍大刀、兩傘法、鋤頭花、藤牌、梅花雙刀、雙劍、雙斧、雙锏、雙鐵鞭(雙鐵叉)、雙劍鉤、虎尾三節棍等。
五祖拳要求頭正項直、兩肩下墜、尾閭要落,故有“鵝頭蜻蜓腰”之說。手法講求“吞、吐、浮、沉”四字:吞如洪水卷地,吐如疾箭離弦,浮如風吹羽毛,沉如頑石投江。沖拳時先松后緊,先收后放;發勁時先柔后剛,以氣催力。橋法強調“有橋橋上過,天橋添作橋、見橋即斷橋、粘橋不離橋”。步法要求步先穩而后身動,穩固沉實。步型的基本練法有兩種:一是十趾抓地,步法變化輕盈;一是十趾蹺(是趾上蹺),步法穩健落地重。無論哪種練法均要求“緊襠抿胯”,即完成馬步時,兩大腿股四頭肌要稍向內側夾束,形成“緊襠窄馬”的架式。其特點是動作簡練,拳勢激烈,勁力剛猛。手法較多而腿法偏少偏低,手不離中門,技不離子午。發力時,以蹬腿(踏足挺膝)、轉腰、卸肩、力著于點的“金剛勁”而示勇猛之形,適時提氣撼聲以助拳勢。
五祖拳基本手法是六門八法、新八法、六門八節;腳法:纏、踢、屈、剪。
五祖拳拳術套路
1.三戰
2.天地人戰
3.平馬戰
4.大套三戰
5.女戰
6.左戰
7.五虎戰
8.二十拳
9.挑卡
10.打角
11.中管
12.對樁
13.三角搖
14.連環
15.千字打
16.三戰十字
17.三十六天罡
18.鼓推邊
19.雙爪
20.雙綏
21.雙角
22.雙連
23.雙鞭
24.頭扎
25.二扎
26.三扎
27.四扎
28.四門斗底
29.連城
30.清風
31.玉步搖
32.七十二地煞
33.連環八卦
34.指地坐蓮
35.落地金鉤剪
36.海底穿針
37.開擒前后堀
38.指地坐堀
39.掃腳開弓
40.左右擒割法
41.朕頭
42.頭槽
43.二槽
44.三槽
45.四槽
46.五槽
47.六槽
五祖鶴陽拳
來源: 瀏覽 4873 次
更多關于 五祖鶴陽拳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