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小雁塔接受了世界遺產中心專家的評估驗收,2014年6月22日,“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小雁塔遺產點名列其中。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跨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世界遺產委員會建議將其命名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的總數已達到47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
小雁塔建于707年,是唐代長安城內薦福寺的佛塔。薦福寺是中國佛經翻譯史上著名的“長安三大譯場”之一,唐代中期,由國家直接管理的文化機構“翻經院”就設在這里,各國僧人在此聚集譯經,佐證了佛教自印度東傳的歷史,也見證了佛教在唐代長安的盛行。小雁塔是“絲綢之路”鼎盛時期一處代表性佛教古建筑。
小雁塔初名薦福寺塔,明清時期俗稱小雁塔。小雁塔為十五級密檐磚塔,因多次地震,塔頂墜毀,塔身出現裂縫,1965年國家按照原材料和原工藝對小雁塔進行了整修,現高43.38米,由塔基、塔身和塔頂三部分組成。塔基為方形高臺,磚表土心,高3.2米,底邊長23.38米,下有地宮。塔身單壁中空,內壁有磚砌登塔蹬道,外輪廓呈現出自然圓和的卷殺曲線,每層疊澀出檐,二層以上南北均開有券窗。小雁塔整體保存完好,是中國古代密檐方形磚塔的杰出代表。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絲綢之路”是人類歷史上交流內容最豐富、交通規模最大的洲際文化線路!敖z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由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6世紀整個絲綢之路的起始段與分布天山山脈地區的交通路網組成,是“絲綢之路”中地位特別突出、交通距離特長、交流內容極為豐富、影響力非常深遠、旅游景觀尤為壯美多彩的組成部分,是中國首次嘗試的跨國申遺項目。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一起申報,跨度近5000公里,沿線包括了中心城鎮、商貿聚落、交通驛站、宗教圣地等33個文化遺產點。小雁塔等我省七處申遺點榮列入其中。
小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