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人视屏在线观看,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在线精品,欧美日韩国产激情一区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董 > 古玩專題 >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金面具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金面具

          來源:  瀏覽 3042

          四川的金沙遺址博物館里收藏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商代事情的金面具,一大一小,跟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不一樣的面具裝飾。這兩件出土文物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金面具
          大金面具純黃金打造,寬19.5厘米、高11厘米、厚0.04厘米,重46克。是中國商朝時期的古董文物,出土于四川金沙遺址。
             大金面具是目前中國商周時期保存最為完整,體量最大的一件。其造型與小金面具有所不同,面部呈方形,額齊平,長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長方形耳,耳垂穿孔,顯得十分威嚴。


          小金面具
              小金面具高3.74厘米、寬4.92厘米、厚0.01~0.04厘米。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遺址。
             人像圓臉圓頤,下頜寬圓,耳朵外展,耳廓線清晰,耳垂上有孔,但孔未穿通。眉毛呈弧形向下彎曲,梭形雙眼鏤空,鼻梁高直,鼻翼與顴骨線相連,大嘴鏤空成微張的形狀,嘴形似乎還略呈笑意。器表作拋光處理,內壁則較為粗糙。該件人面造型風格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的金人面罩和貼金銅人頭像有所區別,卻與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的個別青銅人像和金沙村同時出土的銅立人像面部形態相像,在造型上卻更為小巧精致。這件面具可能與三星堆金人罩一樣是包貼于青銅人面像上,但也不能排除它成形后尚未覆蓋在銅人頭或其他材質(如木質頭像)上的可能。這類金面具在商周時期中國其他地區和其他文化中幾乎不見,它應當是商周時期四川盆地青銅文化具有典型性的因素之一。


           兩件金面具含金量均超過80%,其制作工藝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先用自然砂金加工、熱鍛成型,再整體錘揲成形,成形時應墊有模具。具體的錘揲方法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以專門制作的人頭像或人面像為模具,將黃金錘揲成形后,再用生漆等黏合劑將金飾件面罩粘貼在青銅的人頭像上;另一種可能是直接以需要用黃金裝飾的青銅人頭像作為模具,將黃金皮錘打在需要裝飾的人像面部,并使之附著牢固。從金面具比較厚實、邊緣有鉚接痕跡等現象看,似乎采用的是第二種成型方法。金面具大體錘揲成形后,再采用剪切、雕刻、鏤空等多種手法進行修飾,隨后對表面進行拋光處理,以使其光亮,最后用鉚接和粘貼等方法將其固定在其他器物的表面。如此精致且具象的金面具,堪稱同時期金器加工工藝的經典之作。
            黃金面具作何用?
            兩件金面具均出土于金沙遺址祭祀區內,金沙遺址祭祀區是古蜀王國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1200年至前650年)一處專用的濱河祭祀場所,面積約1.5萬平方米。在這一區域內,目前已發現了60多處與祭祀相關的遺跡,出土了6000余件制作精巧的金、玉、銅、石器等,以及數以噸計的象牙、數千枚野豬獠牙、鹿角和陶器,這些珍貴的器物都是古蜀先民用來奉獻給神靈的神圣祭品。其中,在大金面具出土的小圓坑內還發現了許多紅色的泥土,為什么這些土會是紅色的呢?因為土里摻雜了大量的朱砂,遠古時期,人們認為器物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朱砂就是這些器物在奉獻給神靈之后所流的血液,這實際上是古代血祭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因此,金面具很可能是古蜀國舉行神秘宗教祭祀活動時所使用的。
            經過考古學家的仔細觀察,金面具表面雖打磨得十分光亮,但內壁卻較為粗糙,且兩件面具大小不一,因此,很可能不是用于活人佩戴的,那么,它在祭祀活動中到底是怎樣使用的呢?考古資料顯示,在四川廣漢三星堆發現的兩個祭祀坑中曾出土了金面具和銅人面具,是用生漆加黏土調和而成的粘貼劑粘貼在青銅人頭像上的,這種粘貼劑在金沙遺址出土的很多器物上也廣泛使用
              金沙遺址現已出土金器300余件,其數量與種類是中國同時期發現之最,器物以金箔和金片為主。器型有“太陽神鳥”金飾、面具、冠帶、魚紋帶、鏤空喇叭形器、金盒、三角形器、蛙形器、魚形器、蟬形器等。

          上一篇:古代黃金材質的香薰

          下一篇:定窯瓷器白釉刻花牡丹紋盤

          更多關于 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金面具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