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平涼王母宮號稱西王母降生地,是國內最早的關于西王母崇拜的遺址,王母宮石窟造像,窟高12米,內有三層摩崖造像,雖然因石質原因不少造像風化嚴重,但依然有不少風化較輕的大型造像,人為破壞痕跡很輕,與山東境內的北魏造像相比,有天壤之別。
根據王母宮石窟的形制及造像特征,判定其開鑿年代大致在北魏太和末至景明初年間,繼而根據石窟規模,分析其絕非民間所為,應系貴族或與南石窟寺造像主奚康生相當的地方大員所造,沿著這一思路查證,最終指向了這一時期擔任涇州刺史的抱嶷。
抱嶷,《魏書》有傳,北魏安定(今涇川)石唐人,幼時入宮為宦,一生謹慎勤勉,深得文明太后和孝文帝寵幸,年老乞歸故里得允,充任涇州刺史。在此期間,參照云岡某窟形制與造像風格,在家鄉建造了“化政寺石窟”。相關學者由此認為,現涇川王母宮石窟就是抱嶷所開鑿的“化政寺石窟”,時間當在公元494-500年之間。據此,王母宮應為隴東地區有明確記載的開鑿時間最早的(造像)石窟。